社区道路旁,圆筒状的清洁机器人正在无声地吸附着落叶和微尘,而造型像小型多足昆虫的园艺机器人则小心翼翼地修剪着绿化带里那些散发着微弱荧光的“星点草”和“月光苔”。
几个早起锻炼的老人,在社区小广场上打着缓慢而蕴含某种韵律的“基础锻体术十八式”,身上有微弱的源能波动随之流转。
这是战后普及开来的大众健体法门,长期练习能强身健体,延缓衰老。
“李维!”同学王浩从后面追上来,脸上带着兴奋的红光,手里还挥舞着一个能量棒包装,“听说了吗?下周的‘源能实践周’,我们班抽到了去参观新建的‘近地轨道源能中转站’全息模拟中心,而且是深度体验版!”
“真的?”
李维也来了兴趣,三两口吃掉手里的能量棒,“那是不是能看到‘晨曦号’的等比例模型?还能进模拟舱体验一下操控感?”
“必须的!”
王浩手舞足蹈,模仿着推拉操纵杆的动作,“我以后一定要当深空勘探员,开着最新型的飞船,去找找看还有没有像蓝星一样的星球。”
另一个同学孙晓玲也走了过来,她戴着一副智能眼镜,镜片上实时闪烁着一些个人定制的数据流,比如日程安排、待办事项甚至周围环境的源能浓度读数。
她推了推眼镜,冷静分析道:“近地轨道源能中转理论上可行,但需要解决的难题还是有很多。不然‘晨曦号’也不会一再推迟发射了。还有,王浩,以你上次源能理论考试刚及格的成绩,想当勘探员,恐怕得先恶补一下《高等源能》才行。”
王浩的脸瞬间垮了下来,哀嚎道:“喂,孙晓玲,你能不能别老是数据数据、难题难题的!梦想懂不懂?情怀懂不懂?据说陈宇将军当年理论课也不咋地呢,不照样成了星核级强者。”
李维笑着打圆场:“行了行了,陈宇将军那是规则领悟到位,是另有天赋。不过晓玲说得对,基础知识还是很重要。不过,我倒是觉得,能参与设计、建造这些大工程也挺酷的。”
说说笑笑间,学校到了。
昌海三中的大门颇具特色,是仿照东锋军校那著名的“裁决之门”微缩设计的,虽然能量波动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但那利剑般的造型、暗银色的金属质感以及门柱上隐约流转的淡金色能量纹路,依旧让人看起来非常震撼。
毕竟,不是谁都能去东锋军校的。
校门口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电子荣誉榜,上面滚动播放着校内通知、优秀学员事迹。
李维注意到,对门张阿姨家小斌的名字和照片赫然在列,下面还标注着“东锋预备学院优秀学员”。
走进校园,主干道两旁是枝叶间自然流动着微弱源能荧光的“辉光梧桐”。
这些变异植物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轻微调节校园区域的源能浓度。
不过唯一有点让人感觉不爽的是,这玩意,同样还完美继承了梧桐的缺点,一到夏天就梧桐絮乱飞,着实让人感觉心烦。
巨大的操场上,有几个班级正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晨间源能引导操,数百人动作整齐划一,呼吸与动作协调,引动着周围空气中稀薄的源能粒子,形成微弱而壮观的能量流动。
教学楼的外墙覆盖着高效的太阳能和源能双吸收板,在晨光下反射着富有科技感的金属光泽。
一些不起眼的角落或屋顶,能看到固定式的监控探头和偶尔缓缓转动的防御性声波发射器,这些都是校园智能安防系统的一部分。
第一节课就是历史。
头发微白精神矍铄的张老师是少数仍在教学岗位的“灾前一代”长者,据说他也曾是某个民间源武者小队的成员,腿部受过旧伤,阴雨天还会有些不适。
他身后的全息投影屏亮起,展现出四十年前首都收复战的震撼画面。
燃烧的城市废墟,冲锋的战士,密集的炮火覆盖,以及那最终在数百道凝聚了人类希望与决心的源能光柱持续冲击下,最终崩毁的巨大巢穴漩涡。
“同学们,‘曙光行动’不仅收复了我们的首都,更重要的是,它证明了人类在林毅统帅的带领下,拥有了与拥有星核级源兽的高等巢穴正面抗衡的能力。”
张老师的声音带着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特有的激昂,他的目光扫过台下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孩子,仿佛在透过他们看向过去的岁月,“但是,胜利并非终点,接下来的四十年,才是我们文明真正浴火重生、开启新篇的四十年.”
投影切换,显示出六大主巢被清晰的蓝色防御圈牢牢锁定在全球地图上的影像。
“看,它们还在,但我们不再恐惧。我们的军队,像最忠诚、最强大的卫士,日夜不停地看守着这些曾经的噩梦之地,定期进行‘扫荡式’清剿,遏制任何扩张的可能。”
“同时,在林毅统帅制定的严格管控与风险预案下,它们的外围区域,也成了磨砺新一代源武者实战能力、检验新式装备的试炼场。”
接下来的两节“源能理论及应用”课,让李维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
理论课的赵老师是位年轻的星尘级中阶源武者,他讲解的复杂源能粒子运动模型、不同属性源能的转换效率公式以及大型源能阵列的能量场迭加原理,让李维听得头晕眼。
而实践课的“多线程源能微操”更是让他手忙脚乱,精神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