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新生代,林毅出关(3合一6k)
清晨六点整,柔和的源能辉光从天板内嵌的导光板缓缓亮起,精确模拟着日出的色温与亮度变化。
李维在床上咕哝了一声,不情不愿地睁开眼。
他是昌海市第三中学的高二学生,一个标准的“源能新生代”。
“小维,快起床,今天有早课,别迟到了。”
母亲林薇的声音隔着房门传来,伴随着厨房里煎蛋的滋啦声和一股浓郁的天然麦片香气——这是城市外围新建的大型垂直农业工厂生产的,价格亲民,供应稳定,是如今普通家庭的主流早餐选择。
李维磨蹭着爬起来。
他走到窗边,轻声说了句,“打开”,智能窗帘便无声地滑开。
窗外,昌海市的清晨景象映入眼帘。
数十根粗细不一的源能凝聚仪光柱如同巨人般矗立,顶端没入淡淡的晨雾,它们不仅为整个城市提供着源源不断的能量,更维持着整个城市的源能粒子浓度,潜移默化地改善着环境与居民体质。
几艘低空悬浮巴士沿着固定航道无声滑过,车身上“昌海市政”的徽记在晨光中清晰可见。
李维略微洗漱一番后来到餐厅,此时餐桌上已经摆好了早餐。
金黄的煎蛋、热气腾腾的燕麦粥,还有一小碟珍贵的酱源兽肉。
源兽,是在高度可控的强源能环境下,特殊培养生长的兽类,不仅口感极佳,且蕴含更易被吸收的活性源能,价格是普通肉类数十倍,严格来说,这算是补品。
因此,父母总是省给他吃。
父亲李立明正坐在那里,看着手腕上投射出的微型新闻光幕,眉头微蹙。
“爸,妈,早。”李维拉开椅子坐下。
“早。”
李立明头也不抬地应了一声,手指在光幕上划动着。
“啧,‘晨曦号’深空探测器的发射又要推迟了,说是核心的源能推进阵列在模拟极端星间环境时,稳定性波动超出了万分之一的安全阈值,还需要至少三年时间进行材料迭代和算法优化这帮搞科研的,还真是严谨。”
林薇把一杯天然牛奶放在李维面前,接话道:“能稳妥点也好。太空探索急不来,我们这代人,能亲眼看到源能科技重启星空探索的第一步,已经很了不起了。”
她语气中带着感慨,看向李维,“你爸年轻那会儿,最大的梦想就是当宇航员,可惜.”
“可惜末日来了。”
李立明终于抬起头,脸上带着一丝复杂的笑意,那笑意里有沧桑,也有释然,“那时候,别说梦想,能活下来就是万幸喽。”
李维默默吃着早餐,听着父母偶尔提及的过去。
他知道父母都是“灾前一代”,末日降临时他们都才二十出头,侥幸存活下来,并成为了最早一批在生死线上摸索的平民源武者,在同一个民间小队里相依为命。
动荡的年代让感情迅速升温,他们很早就结了婚,但一直不敢要孩子。
用母亲的话说,“自己都朝不保夕,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拿什么养活下一代?生下来也来这鬼世道受苦吗?”
直到局势初步稳定,收复了大量失地,源能科技开始系统化普及,他们两人却双双卡在了星尘级三阶的门槛上,蹉跎了近十年,眼看突破无望,才在四十多岁的“高龄”,决定生下李维,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快吃吧,别迟到了。”
林薇催促道,又看了看李维面前那碟酱肉,“这个你多吃点,对感应和引导源能有帮助。你看对门老张家的小斌,在东锋预备学院,听说天天有高能营养餐配额,都已经快到星尘级2阶了。”
“知道了妈。”李维应着,心里却有点无奈。
父母虽然接受了自身天赋有限的事实,但总希望他能更进一步,这种殷切的期盼有时也成为一种无形的压力。
走出家门,社区里已经热闹起来。
和他一样穿着蓝白校服的学生们匆匆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