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这就是河神给出的电车难题式的抉择吧?!
但林宸转念一想,河神怎么可能会把最终选择权公平地交在林宸手上。
其中必然有诈!
这次的歷史虚假之处在哪?
难道面前这屈原是假的?
但不对啊,面前这老儿,极其符合屈原所著的《渔夫》里的形象,说的话也都能对上《渔夫》—·
“我知道了!!
林宸反应过来了!
有时候,虚假,不是非得是彻底的假。
藏头露尾的真实也可以成为虚假;
比如真话只说一半,那也就成了假话!
面前这渔夫,是真的屈原,但也不是完全的屈原!
《渔夫》一文里,塑造了屈原和一位渔夫的对谈,屈原刚烈,渔夫洒脱。
这两个形象,都是屈原本身。
古人创作这种对谈式的文章,不是真的有一个人在和作者进行对谈;
而是作者自己化出了个分身,在进行自我的对话,体现出自身的两面性来。
这种创作模式,在苏軾的《赤壁赋》里体现的更明显。
苏軾和客人对谈聊天,这客人也是苏軾自己,说的也是苏軾想表达的话。
所以,这渔夫只是屈原的另一个侧面,代表了屈原的洒脱、平和,回归自然,更接近於山水之灵的那方面。
那么真正的屈原在何处呢,答案也非常明显了一就是林宸自己!
林宸在这处副本中,也是扮演了屈原的真身。
线索在一开始进入副本时,就已经列出了。
从河中现身,浑身湿透,这是因为屈原真身已经沉江;
渔翁一见面就描述林宸:“脸色憔悴,面容发白,身体枯瘦。”
这正是《渔夫》开篇,渔夫同样用来形容屈原的话术。
从上一层副本中,这河神已经明显感知推测出来了一林宸是知晓过去真实歷史的。
所以在这一层副本里,这河神调转了思路。
这次他设下的局,却是特意针对林宸知晓歷史这一点去的。
真实歷史中,屈原得死,所以河神就引导林宸为了顺应真实歷史,去逼死屈原。
屈原本体可以死,但是渔夫版屈原不能死,反而该好好活著,回归自然。
若林宸亲自把这渔夫给沉江了,那就代表屈原的精神体被送给了河神当祭品;
那屈原也会被污染!户身也会被河神收下。
再加上,屈原死后,大量民眾们奠怀產生的信力,也自然归为河神所有!
这就是河神打的算盘!
真是狡诈,竟能反其道而行,迅速分析出林宸的特点,进行针对性设置副本。
並且用一半的真实,来作为这层副本的虚假之处。
实则虚之,虚则实之;
高级!
但还是林宸我技高一筹!
所以,哪怕读了书知道歷史,也得对內容充分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