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饯行宴

第 饯行宴

苏轼沉醉于浓郁的蟹香时,隔壁的一家四口已经开动。

王蘅本是为炸鲜奶而来。

自打七夕节那天尝过炸鲜奶,她便对那软糯香甜的滋味念念不忘。

她馋得紧,怎奈没法常来寻吴川哥哥,只好让家里的钟铛头试做。

钟铛头却怀疑她异想天开,声称鲜奶绝不可能油炸,又找了一大堆托词,总而言之便是三个字:做不到。

王蘅又差人到周遭的食肆打问,竟也无人会做。

她这才明白吴川哥哥有多厉害,不禁有感而发,洋洋洒洒写下一篇小文。只等爹爹兑现了中秋节的承诺,再给爹爹过目,如此一来,又可换取一顿好饭。

出门之前,王蘅已经打定主意,这回定要汲取教训,留够肚子,多吃几块炸鲜奶。

岂料桂糯米藕一上桌,她便被那鲜艳的色泽和精致的摆盘迷住了。

鲜红的藕段层层堆迭,藕孔里塞满密密的糯米粒,浓稠的浆裹覆其上,表面撒落着点点金桂,零星青豆点缀其间,鲜红、金黄和青翠之色交映成趣,真真如画一般!

三个小孩看得目不转瞬,吴琼也啧啧称奇。

她率先动筷,兄妹三人紧随其后。

王蘅夹起一小块莲藕,衣粘稠得拉丝,缕缕甜香袭来,夹杂着淡淡的桂香气。

张口咬下。

真甜!

外层的浆醇厚甜美且桂香浓郁,藕肉里浸满汁,挟裹着莲藕独有的清甜,糯米软糯粘牙,饱吸汁与藕香,诸般甜意在舌尖上交织,一直甜到了心底。

这甜甜的滋味,王蘅哪里抗拒得了?

一块下肚,立刻又夹起第二块,再同咸香的卤肉搭配着吃,更觉妙不可言!

三个小孩正争食藕,忽有浓香扑鼻,抬头看去,只见李二郎端着热气腾腾的餐盘走入。

“姜葱炒蟹——”

店堂里,三苏已重新落座。

苏辙一边舔舐着马一边称赞老翁的好手艺。

苏洵同样惊奇不已,他读过万卷书,也行过万里路,自问见闻还算广博,可这以作画的功夫,却是生平仅见。

苏轼却无动于衷,他的心思早被飘满店堂的香气勾走了,翘首望着灶房方向,待布帘一掀,立刻正襟危坐,喉头连滚。

李二郎将其中一份姜葱炒蟹呈上桌,接着去隔壁上菜。

三苏的目光齐刷刷落到盘中,但见橘红油亮的蟹块蟹壳堆砌,切段的葱白和葱叶交织其间,金黄的姜片穿插可见。

热浪滚滚,锅气扑鼻,由蟹香、葱香和姜辛气复合而成的浓香直往鼻子里钻,激得三人食指大动,忙不迭举筷,各夹起一只蟹钳,后又改用手抓。

苏轼并没有急着品尝,而是举着蟹钳细细端详片刻,以往只在书中、画中见过此物,如今终于见着实物,颇觉新奇。

剥蟹自然是不会的,所幸这蟹已被拆解得七七八八,大块的蟹肉裸露出来,食肉弃壳,理所当然。

苏轼将蟹钳送入口中,连咬带嗦,紧实的蟹肉和热乎的蟹汁涌入口中,极致的鲜甜瞬间喷发!

好鲜啊!

鲜香带着回甘,又以咸香打底,葱香和姜辛随之而来,却并不浓烈,更衬出蟹肉之鲜美,诸般滋味在唇齿间融合碰撞,丰富且平衡。

苏轼接连取食,已浑然忘我,连细微甲缝里的汁水都吮吸得一干二净。

螃蟹是极好的,吴掌柜的手艺亦是极好的,唯有一点不好:此物壳多肉少,这一盘看似满满当当的,实则没多少肉。

不多会儿,三人便将盘中珍馐吃了个见底。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