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秋日寄內(求月票)

第 秋日寄內(求月票)

“学政马书翰已经传出话来,蜀州所有拥有功名之人都须参加,不到者革除功名,且永不允许参加科考。”

陈云帆看著陈逸正色道:

“先前你错过两次岁考,便是有金陵书院给你作保,你也已经从廩生降到附生。”

“这次你若错过,后果可想而知。”

见陈逸默不作声,他继续道:“再有,马书翰还上书朝堂提请圣上,改了六等黜陟法部分內容。”

“哦?改了什么?”

陈逸知道六等黜陟法,其实是类似“优良中差”或者“甲乙丙丁”的考评成绩。

分“一等”至“六等”,一等最高,六等最差。

其中一等、二等获得奖赏,三等相当於及格,不奖不罚。

而到了四等,就会受到责罚,一般都是由书院先生打手板。

五六等更不用说,轻者赶出书院,重者革除功名降为童生,重新来过。

陈云帆神色难得认真,道:“三等之下,酌情革除功名。”

“酌情?”

“是,除了学政的评价外,还会询问蜀州布政使司、书院先生以及长者建议,是为『酌情』。”

陈逸明白过来,等於是有了一定的操作空间啊。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所谓的衙门、先生等评价,关键还在於“人”。

这些人选得好,那么蜀州生员自然可以得到类似往年的结果。

若选得不好……那就不知道会是什么结果了。

驀地。

陈逸想到先前在贵云书院时,听到李怀古和岳明先生两人的那些话。

——那位蜀州学政马书翰邀请岳明先生担任本次岁考的副考官之事。

记得当时岳明先生曾说他和马书翰不和,马书翰邀请他担任副考怕是存心刁难。

陈逸想著,不动声色的问道:“马学政什么时候有了这决定?”

“他昨日来布政使司说的。”

“我看他那语气,显然是想为蜀州生员好好教授一番。”

“也不知他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不知所谓。”

见陈云帆骂骂咧咧,陈逸心下瞭然,笑著问道:“两位布政使没有异议?”

他知道大魏朝中,一州学政的官职不高,顶多从四品。

比之刘洪、杨燁相去甚远。

但学政並非地方官,而是类似“钦差”官职,通常是由圣上钦点委派,考核一州读书人成绩。

这也造就学政一职的特殊性——他们可以直达天听。

想来刘洪和杨燁即便不满意马书翰的做法,怕也不会太直接的表露出来。

陈云帆喝了一口酒,不屑的说:“杨大人自然是不满的,他本就主持蜀州学事,怎可能任由姓马的胡来?”

“可架不住刘洪答应下来啊。”

陈逸微一挑眉:“刘大人支持?”

他心下合计。

算算时日,岳明先生应该已经找到杨燁將副考官一事给婉拒了。

难道马书翰奏请六等黜陟法修改一事,提前知会了刘洪?

可他同意的目的为何?

要知道蜀州生员岁考不过,对刘洪这位主政一方的大臣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除非是他们二人一起商议的。

陈云帆嗯了一声,放下酒杯,继续劝说道:“我猜姓马的没安什么好心。”

“这次你还是参加一下,以你的才学,通过岁考轻而易举。”

陈逸脸上露出些笑容,点头道:“兄长这话说的在理。”

先前他就已决定参加这次岁考,何况如今这种莫名其妙的境况?

他倒想看一看马书翰……或者刘洪这位布政使想做些什么。

陈云帆瞥了他一眼,哼哼道:“从小你就跟一头犟驴似的,难得你这么听劝。”

不过他也知道,若不是近五年意外,陈逸估摸著早就高中出仕,没可能落到今日田地。

归根到底,他还是要询问母亲崔鈺才能清楚內中缘由。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