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鸿猛地回过神来,看向对方。
老先生:“知道为什么这位七爷一开始要故意大声喊出来,告诉大家这家酒楼是云剑门罩的吗?”
于鸿扯了扯嘴角:“因为朝廷的《江湖第一法案》要求,江湖恩怨江湖了,不得牵扯寻常百姓。”
老先生赞赏地点点头:
“不错,年轻人行走江湖的第一必备是要懂法。
正因为朝廷几年前推出了《江湖第一法案》,所以这位七爷才要一上来就将酒楼和门派扯上关系。
这间酒楼有了门派背景,接下来这个地魁帮和酒楼的恩怨就是江湖恩怨,本地的司法部门不会插手。”
于鸿面无表情地喝了一口酒。
老先生看着他:“你觉得这《江湖第一法案》是好还是不好呢?”
于鸿毫不犹豫:“当然是好的!”
五年前,朝廷推出《江湖第一法案》,从此以后,只要不涉及普通百姓,江湖恩怨江湖了。
这其实一直都是大蓝朝的潜规则,任何案件只要涉及武者,术士,各地的司法部门都会特殊对待。
老先生笑道:“是啊,这法案自然是极好的。”
“地方豪强,帮派、门派欺压百姓,侵占产业,只要和当地的止戈院,督查院、司法院等部门打好交道,就可以高枕无忧。”
“长此以往,各地的贪腐之风盛行,朝廷对地方的管制力也越来越弱。”
“如今划分出明确的界限,将过去藏在桌下的那套规矩拿到了明面上来丈量,评判,自然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减少贪渎之风。”
说着,他指向一旁正苦苦哀求七爷高抬贵手的贺老板:
“既然这《江湖第一法案》是好的,为何还会发生这样的事呢?”
于鸿抿了抿嘴唇:
“这间酒楼能开到这个规模,不背靠江湖势力几乎不可能做到。《江湖第一法案》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没法解决全部的问题。所以,那位国公爷让蓝巡阁治理江湖!”
江湖的归江湖管,削弱了各地官府的权柄,减少了贪腐的可能性。
看似也削弱了朝廷对江湖的掌控力,但朝廷还有蓝巡阁。
各地的蓝巡阁由各地的江湖势力组成,看起来是自己管自己,实则是朝廷在掌控规则。
连普渡寺都被烧掉了,上清宗也被封山了,大罗宗掌教成了国师。
朝廷有天下第一人坐镇,世间超一流宗门全部带头配合,其余江湖势力谁敢不服?
“是啊,有了蓝巡阁,朝廷对江湖的掌控力远超以往。”
老先生神情复杂,“年轻人,你只知道那位国公爷是蓝巡阁阁主,是他让蓝巡阁有了治理江湖的底气。那你可知道,蓝巡阁一开始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吗?”
于鸿一怔,摇摇头。
老先生有些伤感:“是另外一位国公率先提出蓝巡阁的概念,也是这位国公一点一点搭建,修改、完善蓝巡阁的各种制度。有他的梳理,如今的蓝巡阁才能真正治理江湖。”
“您说的是首辅大人吗?”
于鸿反应了过来。
提到蓝巡阁,所有人想到的都只有一位国公。
很少有人会记得,实际上蓝巡阁是那位首辅大人的心血,是对方一点一点将其搭建起来,并且不断完善。
他也是大蓝朝世袭罔替的国公。
老先生点头:
“是啊,《江湖第一法案》也是首辅大人和靖安国公联名上奏,一起推行的。实际上这法案绝大部分都出自首辅之手。”
于鸿:“我听说首辅大人病重,已经向陛下请辞了。”
对面的老先生听到这话,忽然老泪纵横,看得于鸿有些莫名其妙。
另一边,贺老板和七爷交涉一番后,依然没有任何作用,反被对方扇了一记耳光。
于鸿猛地转头看去,眼神变冷。
他最崇拜的桑吉,是那位靖安国公一手发掘,培养出来的。
于鸿是崇城人,当年大罗宗清虚真君造反,血祭几十万人,其中也包括崇城。
是那位靖安国公带人守城,一步不退,打退了来袭的御营军,让崇城十几万百姓得以存活。
于鸿和家人的命,都是对方救下的!
所以李飞在于鸿心中不仅仅是偶像,更是信仰!
江湖传说,靖安国公当年也曾行走江湖,化身青面鬼,杀了许多贪官污吏,铲除了鱼肉百姓的地方黑帮。
对方登顶庙堂,同时也登顶江湖,站在云端之上,依然没有忘记曾经的热血与初心。
《江湖第一法案》能顺利推行,蓝巡阁的种种改制,都离不开李飞的威信和威慑。
“啪!”
眼看七爷彻底撕破脸,准备让小弟们动手,于鸿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拿起佩刀大步朝那边走去。
他从怀里拿出一块令牌,高声道:
“蓝巡阁三级巡检于鸿,奉命巡查崇城,都给我住手!”
七爷悚然一惊,抬头看向于鸿手中那块令牌,只见上面写着两个大字——
青面!
曾经戴上面具,化身青面鬼的少年改变了一座城。
如今的天下第一人,正在改变整个世界!
元兴八年春,阳光正好。
金灿灿的阳光从酒楼的窗户外照射进来,落在于鸿手中的令牌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