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分钟后,萧睿铭离开了慈宁宫,由丁睿亲自陪同离开了皇宫。
当天下午,皇帝驾到慈宁宫。
“朕听说母后身体欠恙,现在好些了吗?”
秦子恒走进宫殿,关切地问道。
萧太后挥手示意殿内所有的宫女太监都退下,说道:
“只是有些头疼罢了,怎么还劳烦陛下亲自来了?”
秦子恒走上主位,在对方身旁坐下:
“母后的身体是大事,朕岂能不亲自来看看?”
“.”
这天下午,皇帝在慈宁宫待了一个多小时才离去。
深夜,御书房灯火明亮。
秦子恒坐在书桌前,一个人陷入沉思。
今天萧睿铭入宫见太后的事,他自然是知道的。
下午,萧太后将对方的建议如实转告了他。
封李飞为靖安国公,让一个二十四岁的年轻人成为国公,无疑是皇恩浩荡!
这样的封赏,既能彰显自己对李飞的厚爱,也能避免进一步给李飞增加实权。
而且封李飞为国公后,从情理上来说,确实是已经封无可封,这个时候就能顺理成章地让李飞‘藏锋’。
同时也能看看李飞心里是怎么想的。
任何一个臣子被封到这个地步,又这么年轻,但凡对君王还有敬畏之心,都该主动收敛锋芒,学会韬光养晦。
之前是大蓝朝举世皆敌,处境艰难,需要李飞锋芒毕露。
但如今北蛮之危已解,东境又退兵了,剩下南境的两大漠国,相信要不了多久就能解决。
至于西极国,可以等待闻人正伤势恢复,再尝试解决。
总之,大蓝朝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余地,不再站在悬崖边上。
不需要李飞再去大杀四方。
萧睿铭建议召李飞回京,就是配合着第一个建议一起的。
总结起来就一点——让李飞藏锋!
功勋可以不必再建立了。
而各种待遇,荣誉,都可以大方地给,留李飞在京城好好地培养感情,同时也能好好观察一番。
“这样一把神剑,陛下要有相当的把握能驾驭得住,才好动用。否则容易伤人,也容易伤己。”
这是秦子恒离开慈宁宫前,萧太后最后对他说的话。
无论是萧睿铭还是萧太后,提出的建议确实都是为了他秦子恒的江山社稷在考虑。
秦子恒不得不慎重对待。
但与此同时,东境也有电报传来。
秦子恒拿起桌上的电报,再次看了一遍:
“陛下,草原虽退兵,其大势却并未丢失。祁连观世此人,城府极深,擅长隐忍,绝不可小觑!此番突然退兵,臣以为对方不是怯战,而是在谋划更长远之事。
打蛇不死,必有后患!
臣请陛下下旨,命白焰军出兵,臣愿和白焰军一起深入草原。
如今攻守易形,寇可往,我等亦可往!”
这份电报是李飞以个人名义发给他的。
“攻守易形,寇可往,我等亦可往!”
这样的话,秦子恒只是看看,都觉得热血上涌。
他也愈发能理解为什么历代君王都对那些名将如此喜爱,如此纵容!
麾下得此猛将,扬鞭草原,策马大漠,开疆扩土,何等意气?
但.如果继续让李飞建功立业,自己今后要如何处理呢?
萧睿铭和萧太后的建议也真正说进了秦子恒心里。
真正坐上了这张龙椅,他才明白信任这种东西对君王来说到底有多宝贵!
秦子恒知道,又到了需要自己抉择的关键时刻了。
他在御书房内沉默了许久,突然站起身,转身走到书架前,打开一个木盒,从中拿出一封信。
这是先帝留给他的那封信。
每当他犹豫不决,不知该如何决断时,都会将这封信拿出来反复阅读。
夜色如水,星辰明亮。
这一晚,新君一直在御书房内读信到了天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