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伪军:不想吃紫蛋和泡蛋

一旦炮楼被围,只要八路军喊话劝降,相当一部分伪军会毫不犹豫地缴械。

对他们来说,投降八路军虽然也未必能顿顿吃饱,但起码不用吃“紫蛋”和“泡蛋”。

太原第一军司令部内,司令官岩松的状态却一日比一日差。

这段时间内,他仿佛苍老了十几岁,原本挺直的腰杆变得佝偻,眼神也失去了往日的锐利,整个人看起来垂垂老矣。

他看着桌上的战报,眉头拧成了死结。

晋省的八路军确实没有发动大规模进攻,可那些“小打小闹”的骚扰,却比大战更让他头疼。

今天是某个炮楼被围,明天是铁路被拆,后天又是公路被挖。

八路军显然是吃准了日军主力被太平洋战场牵制,无法及时增援,才敢如此肆无忌惮地折腾。

更让他心灰意冷的是,他主导的“伯计划”彻底破产了。

这个计划原本想拉拢晋省的地方势力“岩长官”,借助其力量对抗八路军。

但岩松被岩长官骗了一批装备,得到装备后岩长官直接变卦。

岩松直接成了笑柄。

如今第一军连自身都难保,接连在吃败仗,连报复回来都做不到。

除非第一军能突然爆发,扫清晋省的八路军,重新掌控战场主动权。

但显然不可能。

单是一个独立支队,就足以让他焦头烂额,哪怕赌上第一军的所有精锐,他也没有“一战必胜”的信心。

但真正压垮岩松的,并非军事上的失利,而是仕途的崩塌。

由于他在晋省的无能表现,军部已决定将他调离第一军司令官的职位,转而任命他为“军事参议官”。

这个职位是天皇的军事顾问,实则却是个没有任何兵权的虚职,说白了就是“冷板凳”。

更让他难堪的是,同期担任军事参议官的人,平均年龄已经 68岁。

而他今年才 “养老”,军中早已有人私下嘲讽他“无能早退”。

对岩松这种一生钻营权术、视权力为生命的人来说,失去兵权比直接被枪毙还要难受。

他坐在空荡荡的司令部里,看着墙上悬挂的“武运长久”匾额,只觉得无比讽刺。

曾经的野心和抱负,如今都成了泡影,只剩下无尽的失落和绝望。

独立支队根据地的指挥部内。

陈铭坐在椅子上,指尖夹着一支钢笔,正逐行审阅着各部队上报的战报。

某连在昨夜拔除了日军的一个哨所,缴获步枪五支、子弹两百余发。

民兵小队成功截获日军运输队的粮食二十石,俘虏伪军三名。

特支的坦克大队完成了山地适应性训练,命中率较上月提升了 15%……

每一项战果都透着部队的活力,陈铭的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

他将最后一份战报迭好,在封面写下“已阅”二字,随后站起身,伸了个大大的懒腰。

久坐带来的腰背酸痛随着舒展的动作渐渐缓解,他活动了一下手腕,目光转向守在门口的警卫员王大彪,笑着问道:

“大彪,贾工的父亲贾伯韬最近怎么样了?”

提起贾伯韬,陈铭的眼神里多了几分重视。

这位从德国回来的炸药专家可是真正的“大拿”,不仅理论功底深厚,还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兵工厂里不少年轻工程师都盼着能多跟他学几招。

自贾伯韬来到根据地后,陈铭就打定主意要把他留下。

王大彪挠了挠头,脸上露出几分笑意,回答道:

“您还真问着了。贾老先生最近可没怎么往兵工厂跑,倒是天天围着贾主任转。

听兵工厂的同志说,他好像在给贾主任张罗着婚事呢。”

“张罗婚事?”

陈铭愣了一下,随即挑了挑眉,有些意外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贾工今年已经二十五岁,在这个年代算得上是“大龄青年”,作为父亲的贾伯韬操心儿子的终身大事,也合情合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