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伪军:不想吃紫蛋和泡蛋

“没错,”王大彪点点头,补充道。

“不过贾老先生现在的活动范围和对外通讯都还有限制。

听说他正琢磨着找政委申请,想跟以前在北平的老熟人联系,看看能不能给贾主任介绍个合适的姑娘。”

陈铭走到桌案前,手指轻轻敲着桌面,发出“笃笃”的声响。

他心里很快就摸透了贾伯韬的心思。

这位老专家在德国待了大半辈子,思想里还是有些传统观念,觉得儿子成家立业才算“安稳”。

如今他担心自己的儿子在未来可能会牺牲,在改变不了儿子想法的前提下,他想要提前做准备。

说白了,就是觉得“大号已经定型,便想着让“大号造个小号(孙子)”,把贾家的香火续上,也算是在根据地彻底“安家”的一种信号。

想到这里,陈铭忍不住笑了笑。

但贾工的身份特殊,贾父的想法注定难以实现了。

他的婚姻可不仅仅是“个人私事”,还涉及到保密安全。

贾伯韬想从北平找“大家闺秀”,先不说那些姑娘是否愿意来艰苦的根据地。

单是背景审查这一关就很难通过,他的想法注定难以实现。

不过,贾伯韬的举动倒是给陈铭提了个醒。

“咱们的被服厂不是准备搬迁嘛,待会儿提醒我一下,找后勤部李部长讨论,看看能不能搬到兵工厂附近。”

陈铭朝着王大彪开口问道。

王大彪虽然有些疑惑,但还是立刻立正回答:

“是!”

他心里犯嘀咕:被服厂搬去哪里不都一样?

怎么非要靠近兵工厂?

陈铭像是看穿了他的心思,笑着解释道:

“你想想,被服厂的女工多,少说也有数百,很多是十七八到二十出头的姑娘,都是读过书、思想进步的好青年;

而兵工厂呢,绝大多数都是男工,除了工程师就是技术工人,年龄跟女工们也差不多。

把两个工厂搬得近一点,平时组织个篮球赛、文艺汇演;

或者让他们一起参与田间劳动,不就能让年轻人多些接触的机会?说不定就能擦出点火。”

“咱们搞根据地建设,不光要让大家有饭吃、有枪扛,还得关心大家的生活,这叫‘人为关怀’。”

王大彪这才恍然大悟,忍不住点头:“还是领导您想得周到!

这么一来,兵工厂的小伙子们也不用天天围着机器转,说不定真能成几对。”

他顿了顿,想起后世的一些做法,继续说道:“这就跟以前钢铁厂附近总要建纺织厂一个道理,都是为了让工人能就近找到对象,安下心来工作。

陈铭笑着说道:“贾老先生想给贾工找‘大家闺秀’,可那些姑娘未必懂贾工的工作,也未必能适应根据地的生活。

咱们根据地的女青年就不一样了,她们知根知底,思想进步,还能理解贾工搞研发的辛苦,跟贾工站在一条战线上。

要是能给贾工找个这样的优秀进步女青年,不比那些娇生惯养的大家闺秀好?”

说到这里,陈铭心里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

等被服厂搬过去后,可以让后勤部和兵工厂联合组织几次联谊活动,既能解决年轻人的婚姻问题,又能增强两个工厂的凝聚力。

这就跟钢铁厂附近总要建纺织厂一个道理,都是为了让工人能就近找到对象,安下心来工作。

至于贾工的婚事,或许可以从被服厂的女干部里物色合适的人选。

毕竟都是为根据地建设出力的同志,互相理解、互相支持,才能长久。

“行了,你先去通知李部长,下午三点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陈铭拍了拍王大彪的肩膀:

“顺便再去兵工厂那边问问,贾老先生最近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咱们能解决的就尽量解决,别让他觉得受了冷落。”

“好嘞!”

王大彪应声而去,脚步都轻快了不少。

陈铭则重新坐回桌前,拿起被服厂的搬迁计划书,开始琢磨具体的选址。

既要靠近兵工厂,又要保证安全,还得有足够的场地扩建,看来得好好跟李部长商量商量才行。

ps:今天心态有些炸裂,我不知道养鱼池不能一次投太多饲料。我想着给鱼儿们多吃点长得快,结果午觉醒来,一大个鱼池全废了,鱼儿们全都缺氧死了。难受,半个月的努力全废了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