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名场面出现,震撼全军代表!

台下的战士们,仿佛被文工团的表演牵引着,登上了云端,得以从上帝视角,俯瞰那场“不可能完成”的大同战役的全貌。

紧张的气氛、巧妙的部署、突击的迅猛、巷战的惨烈、以及最终胜利的狂喜……

都被演员们用精湛的技艺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当然,话剧并非战史纪录片,它必然有所取舍和艺术加工,用小场景、典型人物和关键节点来折射整个战役的磅礴。

但这丝毫不影响台下战士们看得如痴如醉,血脉贲张!

“老天爷!原来八小时打下大同是这么个打法!一环扣一环,险象环生又环环相扣,太绝了!”

一个老连长拍着大腿,激动得唾沫横飞。

“这仗打得,简直是神仙放屁——不同凡响啊!”

旁边一个年轻干部接口道,引来一阵善意的哄笑。

“过瘾!真他娘的过瘾!”

“特别是突击队冲进大同城,像钢刀切豆腐一样,把鬼子的工厂、仓库一个个端掉,看得我手心都冒汗了!”

另一个战士干部瞪得像铜铃,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激烈的巷战中。

“嘿!你们几个光顾着看热闹了?重点呢?刚才台上那位念战报的同志咋说的?”

‘此役,共倾泻炮弹五十吨!’五十吨啊!我的亲娘!”

一个看起来像炮兵出身的干部激动地比划着。

“五……五十吨是多少?”

旁边一个干部显然对这个数字缺乏概念。

“啧!你耳朵塞驴毛了?刚才台上不是说了,八千多发!整整八千多发炮弹砸下去!”

炮兵干部恨铁不成钢地嚷道。

“咱们团,全团的家当加起来,满打满算也就一百来发像样的炮弹!”

“人家独立支队这一仗打掉的炮弹,够咱们这样的团打他娘的八十多场大仗!八十多个团啊!”

“我的老天爷……这……这简直……”

周围的干部彻底被震撼了,嘴巴张得老大。

“要不人家能是一支‘英雄部队’呢!家伙硬,弹药足,能打硬仗、打胜仗!”

“这样的部队,哪个当兵的不想往里钻?”

一个老兵油子感慨道,眼中充满了毫不掩饰的向往。

“说得对!过瘾啊,过瘾!”

周围一片附和声,羡慕与向往之情溢于言表。

陈铭端坐在主席台一侧,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台下战士们激动、兴奋、向往的神情和此起彼伏的热烈议论,嘴角不易察觉地微微上扬。

“看来自己捞人的计划会顺利不少啊。”

文工团的表演渐入佳境,高潮迭起。

当舞台上的布景换成象征指挥部的沙盘地图,扮演“陈铭”的演员大步走到台前。

只见他一手叉腰,一手如利剑般指向沙盘。

用经过戏剧化处理、却依旧斩钉截铁、不容置疑的洪亮嗓音,对扮演“参谋长”的演员下达命令:

“参谋长!你记一下!我做如下部署调整:

“以第一大队一营……包打大同!……作总预备队,不动!好了,你复述一遍!”

这个极具舞台张力和指挥气魄的“名场面”一出现,整个校场如同被投入了一颗重磅炸弹,“轰”的一声彻底沸腾了!

对于台下绝大多数普通战士,乃至营连级的基层干部们来说,他们平日里接触的最高层级指挥,无外乎是:

“二营长!看见前面那个冒烟的鬼子碉堡没?给老子敲掉它!”

“三连长!带你的机枪,把侧翼那挺歪把子给我压住!”

“一排!跟我上!拿下前面那个土坎!”

何曾见过如此高层级、如此复杂、涉及多兵种协同、数十支部队调动的大兵团作战部署?

这简直像是在下一盘精妙绝伦的巨型棋局!

每一个地名、每一个番号、每一个“主攻”、“助攻”、“预备队”的指令,都透着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磅礴气势。

让平日里习惯了冲锋陷阵的战士们和基层干部们看得目瞪口呆,心中掀起滔天巨浪!

“我的老天爷!这……这就是首长们指挥打仗的样子?这脑瓜子得转多快?得装多少东西?”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