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名场面出现,震撼全军代表!

第 名场面出现,震撼全军代表!

离开文工团驻地,旅长背着手,望着陈铭大步流星离去的背影,最终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嘴角泛起一丝无奈的笑。

原本精心策划,带陈铭来这充满活力的地方,就是想借着慰问演出的轻松氛围。

看看能不能让他和那些青春洋溢、才貌双全的文工团女同志们擦出点火。

旅长甚至私下里跟文工团领导打了招呼,暗示多创造些机会。

可万万没想到,陈铭同志硬是油盐不进!

面对那些特意围拢过来、笑容灿烂、眼神明亮的优秀女同志们,他表现得简直像面对一份急待批阅的作战报告——礼貌周全,但却是彻头彻尾的公事公办。

那双深邃锐利的眼睛里,除了对文工团工作的例行肯定,再看不出额外的涟漪。

仿佛眼前这些儿一般的姑娘,和八路军里任何一位扛枪冲锋的战士、任何一位在后方纺线织布的乡亲,在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

“唉,看来这趟是白费心思了。”

旅长心里无声地叹了口气,心里想到。

他清楚陈铭的为人。

陈铭和他的老师一样,心里装着的,是根据地的所有战士和老百姓。

一个把根据地所有战士和老百姓的安危冷暖都扛在肩上的汉子。

作为能独当一面的重要干部,陈铭肩上的担子重逾千钧,战事频繁,根据地建设千头万绪,人的精力终究有限。

在这种高压之下,他哪还有半分心思去琢磨自己的个人问题?

旅长完全理解,甚至带着心疼。

当然,旅长也不是没动过“强硬”点的念头。

为了政治任务,或者说是为了陈铭好,强行给他“搭配”一个?

但这个念头刚一冒头,就被他坚决地摁了下去。

他了解陈铭,这样搞只会适得其反,让事情变得更糟。

“算了算了。”

旅长望着陈铭背影消失的方向,暗自下了决心。

“看来只能等他这次从前线轮换下来,回到后方休整,暂时卸下最前线的重担,工作没那么要命的时候,再找机会慢慢‘图谋’了。”

想到这里,旅长眼中又燃起一丝不服输的光芒。

“老子就不信了,凭老子这张老脸,再加上根据地那么多好姑娘,还搞不定他陈铭的个人问题?走着瞧!”

夜色渐浓,临时搭建的校场上却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战士们从四面八方涌来,像汇聚的溪流,密密麻麻挤满了整个场地,人头攒动,空气中弥漫着兴奋与期待的躁动。

他们早就从各种小道消息里打听到了,今晚文工团的重头戏。

这是一部根据独立支队那场让人叹为观止的神仙仗——奇袭大同的战役改编的话剧!

这可是全军第一次攻克日军重兵把守的“大城市”啊!

其战略意义和传奇色彩,让每一个听到消息的战士都心潮澎湃,怎么可能不翘首以盼?

对于独立支队的战士们来说,他们虽然亲身参与了那场血与火的鏖战,但个人的视角终究是管中窥豹。

他们记得自己冲锋的路线、战友倒下的位置、炸开的碉堡、缴获的三八大盖和罐头……

这些都是零散的、炽热的记忆碎片。

而话剧,将为他们拼凑起那场宏大战斗的完整拼图。

而对于其他部队,尤其是那些当时正被鬼子“大扫荡”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冀中部队,大同之战的消息简直如同天降神兵。

他们前一天还在为反扫荡的残酷绞杀焦头烂额,后一天就突然听说:

鬼子后院起火,大同被我们拿下了!

扫荡稀里糊涂就草草收场了,他们心中充满了巨大的疑惑和强烈的好奇:

到底发生了什么?

独立支队是怎么做到的?

这奇迹般的胜利背后,是怎样的运筹帷幄和英勇牺牲?

就在这万众屏息、翘首以待的时刻,汽灯骤然聚焦在舞台中央。

文工团精心编排、反复打磨的大型话剧《包打大同》,在震天的掌声和欢呼声中,正式拉开了帷幕!

舞台上,浓缩的场景、象征性的道具、演员们饱含激情的表演,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一幕幕重现。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