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还是鲁路修自己沉吟了一下,给出几个设想:“不如再换个角度思考这一问题,如果我们拿下叶卡捷林娜斯拉夫之后,畏惧暂时的泥泞和坦克没到位,先不逆流而上扑向基辅。
那么,在这段可能也就半个月左右的窗口期内,我们还能打别的什么方向?总不能浪费时间吧?然后,我们可以看看哪个目标更加迫切一点。”
听了鲁路修的启发后,冯.博克立刻抛出了一个备选方案:“如果打下叶卡捷林娜斯拉夫之后,不立刻逆流而上打基辅,那就该调头往东,沿着叶卡捷林娜斯拉夫附近的铁路,前往顿巴斯煤矿,按公爵希望的那样,夺取煤田区。
那里位于叶卡捷林娜斯拉夫以东 ,也便于装甲车跑马圈地。那边的敌人防守力量也很薄弱,利于我们快速扩大战果。
因为敌西南方面军的主力都在基辅至叶卡捷林娜斯拉夫之间,西边最多到文尼察-利沃夫之间,而我们的正东边,现在已经非常空虚,应该只有一些哥萨克骑兵师和地方上临时征召的预备役部队。
我们唯一需要担心的,是过于深入东边的话,会不会后勤补给跟不上。我们目前的铁路线,是从后方的赫尔松经梅利托波尔再往北到扎波罗热、再往北到叶卡捷林娜斯拉夫。
如果再进攻顿巴斯的话,就要从叶卡捷林娜斯拉夫再往东,从赫尔松算起,铁路全程会有 。
我们也没有那么多兵力沿着漫长的铁路线保护后勤。敌人的哥萨克骑兵部队虽然正面不是我们装甲部队的对手,可他们要是对着从梅利托波尔到顿巴斯的 。”
鲁路修听着博克的分析,内心还在沉吟思考顿巴斯地区的经济价值,在想着“究竟是早一两个月夺取西乌今年的粮食收成重要,还是早一两个夺取东乌的煤炭重要。先卡粮还是先断煤对露沙的统治伤害最大”。
所以鲁路修一时倒也没工夫去想军事战术方面的细节。
一旁的隆美尔等人原本还想等鲁路修长官先说,别抢了长官的风头。见长官沉吟不语,他们才壮着胆子各抒己见抛砖引玉。
隆美尔立刻道:“铁路线的问题,我觉得影响倒是不大,如果真决定要先东进、等坦克来了再打基辅,我们完全可以再拉一个往东的大包围圈出来——
如前所述,之前我们攻下的梅利托波尔,本来就是纵横两条铁路线的交叉枢纽。
在梅利托波尔,有一条南北向的铁路,从塞瓦斯托波尔北上梅利托波尔再到扎波罗热、叶卡捷林娜斯拉夫。
还有一条东西向的铁路,从赫尔松到梅利托波尔再往西经玛丽乌波尔再到罗斯托夫。而亚速海边的玛丽乌波尔,其实也有一条往北分叉的铁路,是通往顿巴斯煤田的。
所以,我们从叶卡捷林娜斯拉夫东进顿巴斯之后,可以再从梅利托波尔也分兵一支,沿着海岸线推进到玛丽乌波尔。至于更东边顿河口的罗斯托夫,可以暂时不管。
到时候,我们就可以控制梅利托波尔-叶卡捷林娜斯拉夫-顿巴斯-玛丽乌波尔这样一块四方格的铁路覆盖区域。有了铁路的快速机动,和少量沿线填线步兵部队,哥萨克骑兵就无法渗透到这片腹地内部了。
这将又是一片东西长 、西侧南北宽 ,涵盖了整个大煤田区。
而且我估计,这个行动也可以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完成,不影响坦克到位后继续北进基辅。”(如下图)
鲁路修的脑子刚才都在权衡经济问题,见下属已经把饭喂到嘴边了,他才顺着这个思路稍微琢磨了一下,发现军事上确实可行,于是鼓励性地点了点头。
受到集团军参谋长的鼓舞,大家也愈发畅所欲言起来。一开始相对沉默的伦德施泰特上校,也赶着献计献策补充了几点:
“既然参谋长觉得隆美尔的这个计划可行,我也可以补充两点。我觉得,我军沿着海岸线从梅利托波尔推进到玛丽乌波尔的过程中,可以再配合海路的后勤支援。
玛丽乌波尔那边还是一个亚速海边的港口城市。我军之前在克里木半岛上,还有1个多军的部队被牵制,分别在围困塞瓦斯托波尔和刻赤。
当时我军不急于拿下塞瓦斯托波尔,就是为了麻痹敌人,让他们误以为我军不敢南北两线作战、要先南进彻底肃清半岛,然后才会北上。
所以敌人才不提防我们突破占科伊和特罗伊齐克之间那段狭长的双半岛加跨海大桥天险,甚至当时敌军还处在进攻部署状态、在占科伊前线的部队还做出随时南下支援塞瓦斯托波尔的姿态,这一切都造成了我们当时偷袭的顺利成功。
但现在距离占科伊偷袭突破战已经过去 。我觉得我军可以在南线加速收尾,把那两座城市都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