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把联军彻底拖入泥潭(日更两万字!

第 把联军彻底拖入泥潭(日更两万字!还是一万字大章)

9月2日,深夜。

基利特巴希尔高地以北9公里的德奥联军第二道山体防线上,一座位于地下坑道内的指挥部。

几名德玛尼亚顾问正端详着凯默尔师长让人送回来的那批意呆利冲锋枪。

“这就是意呆利人的维勒帕洛沙冲锋枪么?看起来怎么那么像轻机枪?意呆利人居然还会给冲锋枪也配备两脚架!”

看着这种奇怪的冲锋枪,首席顾问威廉.凯特尔准将也不由啧啧称奇。

(注:下图为地球上的维勒帕洛沙冲锋枪)

但不管怎么说,最后大家检查了这把冲锋枪的弹匣,里面装的好歹是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把枪确实是冲锋枪而非轻机枪,后坐力也跟德系冲锋枪一样小,可以端着射。

而且,因为受到了出现更早的德制mp ,至少是恢复到了正常的单管、单弹匣设计,代价则是弹匣容量也少了一半,重量也从7.5公斤降低到了5.5公斤(地球上的维勒帕洛沙冲锋枪是双弹匣、总计容量50发)

可以说这款枪的枪机密封性肯定是比德制mp 。但卡壳率也要更高一些,分量也更重,还不便于握持腰射,大部分时候还是要趴下射击才更好用。

“这枪的枪机和火药气压抽壳结构,可能值得伯格曼公司稍稍借鉴一下,其他方方面面都不如伯格曼,拿一点回去研究吧,剩下的可以就地给部队装备,反正用的也是派拉贝鲁姆手枪弹,子弹能通用。”

最终德玛尼亚顾问们得出了这个结论,处理了这批武器,同时也让通讯兵传话,劝凯默尔师长别再硬撑了。

今天拉下来的重伤员都上千了,至少有 。这样的伤亡率,奥第 。

……

次日,意呆利人和布国皇家海军,果然又联手发起了攻势。

而且吃了昨天的亏后,皇家海军在火力准备阶段做得更加充分了。他们把可以调动的侦察机,分成数个波次,每次来基利特巴希尔高地上空稍微转悠一圈、侦查校射报点后,就在 。

如此一来,当德玛尼亚战斗机赶到时,布列颠尼亚侦察机已经溜了。而这个时代的飞机油箱都不大,德玛尼亚飞机制空盘旋大半个小时后回去了,布列颠尼亚飞机再过来侦查。

如是两三次后,德玛尼亚人也学会了把飞机分批起飞、始终保持制空。但整个过程中,布国飞机已经侦查到了不少有用信息。

最终,在当天布国只损失9架侦察机、德玛尼亚方面1架都没损失的情况下,布国航空队顺利为舰炮充分校射,压得凯默尔的部队根本无法登顶。

最后当火力准备结束、意军全面压上来时,凯默尔再想回防已经很难了。

奥军才刚刚冲上山头、用重机枪抵抗了不到半小时,就被冲得节节后退。

多亏了奥军有德系掷弹筒的曲射火力近距离支援,迟滞了意呆利人的追击,这才能交替后退、且战且走。

最终意呆利人又付出了 ,基利特巴希尔高地终于失守了。

意呆利人冲上山头的时候,简直骄傲到不行——布联邦的近 ,意呆利的1个军,打了两天,总计伤亡了 !

这个位置,可是达达尼尔最狭窄的点,战略意义还是有的。

就凭这场胜利,意呆利国内的媒体还不得吹成大捷、巨捷、天捷!

此后数日,在加里波利半岛正面战场,布联邦军队和意军就用新磨合出来的战法,稳扎稳打,一点点推进,在山区平均每天能推进 。如果是山谷平原小镇的话,就能推更快一点。

如此鏖战七八日,到9月中旬时,联军已经彻底占领了基利特巴希尔高地北边5公里的小镇、埃杰阿巴德。逼近了德奥联军已经构筑了坚固阵地的第二道山区防线。

为了推进这7公里的距离,联军又死伤了2万多人,而奥军累计损失只有4千,严格遵照了保存有生力量、以空间换时间的弹性防御战术。

奥军在凯默尔的带伤指挥下,只要遇到敌人炮击就不硬扛,全都往后方阵地躲。只等敌人步兵开始冲锋才重新进入阵地组织防御,哪怕进得慢了、被敌人夺走一两道堑壕也无所谓,绝不浪费人命冲回来。

而且随着布意联军往北越打越远,他们遭受到的反击炮火也越猛。因为躲在半岛深处高地的德援 ——

之前的战斗中,德援重炮之所以难以发挥,不过是因为交战阵地实在太靠前,位于一个三面环海的半岛最尖端。

德援重炮群如果部署得太靠前,容易被布国海军的舰炮反制。

但随着奥军阵地越来越往西北方收缩,德系重炮就能从相对安全的位置支援炮击前线了,敌军自然越来越难打。

而且,经过了十几天德系顾问指导下的紧急施工,奥军的第二道山区防线工事更加坚固了,已经挖出了足够深的“山顶反斜面坑道”,而非此前的“山顶反斜面堑壕网”。

但前些日子猛攻得手的意呆利人却还没及时反应过来,以为还能继续每天推进一两公里、打出大捷呢。

结果9月 ,反而蒙受了参战以来最大的单日损失。

皇家海军的战前炮火准备几乎没有发挥任何作用。意军往上冲的时候,阵地上到处都是严阵以待、火力点部署刁钻的奥斯曼人。

意军被交叉火力覆盖得惨不忍睹,最惨的是他们在进攻途中,还被德援的 。

意军一天之内竟伤亡了 。此后好长一段时间,2个军的意呆利人都拒绝再出战。

9月 ,布国说服意呆利人把伤病和折损部队富余的冲锋枪交给澳新军团使用,让澳新军团去执行强攻任务,并且先简单培训了两天。

意呆利军团长路易吉.卡佩罗中将本来是不想交出自己的王牌武器的。但在汉密尔顿上将的反复劝说下,他也意识到,如果不交出武器,就得让意呆利勇士去填命,既然如此,还不如把枪暂时借给友军,让友军去填命。

而澳新军团那边,本来上一次惨败后就一直士气低落,很久没让他们打主攻了。这次联军总司令汉密尔顿上将亲自卖脸、帮他们从意呆利人那里协调来了冲锋枪,他们再不拼命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最后,澳新军团的士气总算被鼓励了起来,端起新发的冲锋枪,于 ,白白死伤了数千人。

……

连续两次惨败后,布意联军痛定思痛,于9月 ,反思战术得失。

陆军方面,多位将领向总司令汉密尔顿上将哭诉: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