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这个仗没法打了!我们之前攻打基利特巴希尔高地的时候,那地方是达达尼尔海峡最狭窄的点,地形往海峡当中凸出。所以我军可以同时从半岛的南北两个方向上、夹击轰击高地!
但现在往北推进了七八公里,再要攻打更北边的kocadere高地和bigali高地,我们就只能从高地的西北侧往东炮击了,相比于之前的南北夹击炮击,少了一半的攻击方向!
敌人肯定是提前算到了这一点,所以把防炮击的反斜面堑壕网修在了山顶朝东的一侧!我们没法轰到那个位置!所以敌人每次被炮击,甚至都不用撤离山头,可以一直在山上蹲点,我军一进攻,他们立刻居高临下交叉火力扫射加炮击,把攻山部队打得溃不成军。
所以,要想继续进攻,必须重新恢复我军‘从多个方向夹击炮轰高地’的能力!否则步兵部队将拒绝出战!强行出战只会导致士气崩溃!现在下面已经有无数士兵和基层军官在辱骂我等将领无能,让士兵白白送死。”
汉密尔顿上将乍一听“拒绝出战”的风声时,还眼神一厉,想要给那些抗命者颜色看看,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军法从事”。
但听说抱有这种声音的士兵已经非常多了之后,他也不由退缩了。
如果真有那么严重,激起兵变可就不好了。
“看来必须要恢复我军炮兵多方向夹击山顶的能力,才能说服步兵们继续死战了……可是,这很难做到,你们有想过具体怎么落实么?最好能有多套备选方案。”
汉密尔顿上将一边说,他自己内心就其实已经想到一套方案了,但他不想亲自说出来,以免激化海陆矛盾、避免由他亲自得罪人。
果然,他说完后,麾下部将立刻有人把最显而易见的第一套方案说了出来:
“最简单的方案,就是让皇家海军派出舰队、从南边绕过基利特巴希尔高地这个海角、深入达达尼尔海峡!这样,我军就又可以从南北两个方向上,同时夹击炮轰敌军山头了!
现在就是因为皇家海军不敢深入海峡,才导致我们这么被动的!”
汉密尔顿一听,果然是又苦笑又如释重负。
这是最容易想到的办法,也最容易实现,但留给海军的危险,也是最大的。
基利特巴希尔高地所在的那个位置,海峡最窄只有1.3公里!而即使通过了这个最窄点,海峡内部也只有4公里宽。
区区4公里,如果敌人在两岸秘密部署了强大的炮兵,舰队进去了岂不是被居高临下关门打狗?
但陆军被打得这么惨,皇家海军如果试都不试一下,肯定说不过去。哪怕明知道危险,也该派出一些送死了也不值钱的破船探探路。
至少那样可以堵住意呆利人和澳新军团、坎拿大人的嘴,稳住军心。
否则友军还不得觉得布国大缺大德、只珍惜自家军舰、却不把盟友和殖民地人当人看。
汉密尔顿“这个事情,我会想办法说服卡登上将的,但你们也不能完全指望海军,再想想别的招吧。多几个备选方案,也好让海军看到我们是真的尽力了,并非一遇到事情就指着海军。”
部将们便又想了一堆更不靠谱的备选案,诸如“我军应该把更多重炮拖曳登陆,组建由南往北炮击的陆炮群”,
或者是“在海峡南岸再开辟一片登陆场,确保海峡的南北两岸都控制在我军手中,以掩护炮兵和战舰”,
又或者是“让海军进一步深入半岛北侧峡湾,从东北方向西南方炮击敌军阵地”。
总而言之,就是几乎把 。
核心目的就是让敌军的山顶阵地再无任何“炮弹轰不到的反斜面”可以躲。
至于做不做得到,就两说了。反正已经是用穷举法把一切天罗地网杀敌的办法都罗列出来了,也算是证明了参谋们的工作量。
(注:布意联军参谋们想到的计策,全部罗列如下图所示。)
汉密尔顿上将就拿着这份东西,去找地中海舰队司令卡登上将,表示“咱俩一起努力吧,咱也不是光给你海军压担子,你看我们陆军也已经很努力了”。
卡登上将为了国际观瞻、为了盟友和自治领的人心,只好把这些路数都尝试一遍。
不过动手之前,他还是提醒手下,千万小心,一旦发现情况不对劲、稍有损失就撤,能给友军一个交代就行。
9月 “从基利特巴希尔高地和对岸的恰纳卡莱之间、穿越达达尼尔海峡、进入达达尼尔海峡深处”的探路行动。
他怕出意外,没让相对宝贵的前无畏舰上,就只先上了2艘建于 ,以及几艘驱逐舰、鱼雷艇、扫雷艇。
还真别说,皇家海军的破旧老船,大多被丢到了地中海战区封存,所以卡登上将想用垃圾的话,还真能弄到很多。主要就是因为皇家海军的船大多要考虑全球作战,适应各种恶劣海况。
而地中海最风平浪静了,哪怕是三四十年前的老船,在别的海域实在不堪使用了,拉到地中海这种洗澡盆里,还能再多凑合十几年。
结果,这支探路舰队刚刚绕过恰纳卡莱海角,才往前开了没2海里,就遭到了暗算。
首先是2艘探路的鱼雷艇和1艘扫雷艇,先后在扫雷开路的过程中自己被炸沉了。随后,舰队在绕过一处海角后,突然就被前方一艘坐沉在海峡边的敌舰偷袭了!
那敌舰躲藏的位置很巧妙,刚好位于海峡北岸某处山脚下的乱石滩边,紧贴着山体不远,之前布军的航拍侦查也没注意搜这些角角落落的地方,竟然被伪装骗过了。
那艘坐沉的军舰,显然是已经被改造成了固定炮台,还是横过来坐沉的,布国军舰一出现,对方的4门 “速射炮”就直接呼脸拍过来了。
其左舷下层的炮廊甲板上,还有6门原装的 、以及从廊炮舷侧临时挖了6个洞、把右舷的6门 。一共 。
看得出来,这艘船已经是把火力发挥到极致了,因为其右舷是背靠着海峡边的山体的,炮留在右边没用,就全改装挪到左舷了。
如此密集的火力,1艘老式铁甲舰、1艘防巡很快被轰得稀巴烂,2艘驱逐舰也遭了殃。虽然驱逐舰理论上可以靠高航速躲避低射速重炮,但海峡太窄了,根本没多大腾挪空间。
“不好!好像是‘维切尔斯巴赫级’的‘扎林根号’!”
一番惨烈的交火后,布国人才摸清了对方的身份,并且直到当天晚上回去,才彻底确认——原来,这艘坐沉的船,就是之前黑海海战时,施佩上将被露沙黑海舰队打废的那艘前无畏舰“扎林根号”。
那船动力系统被彻底打爆了,当时也进水了好几千吨,装甲也很残破,烟囱都倒了。但因为抗沉性还行,船壳还硬生生漂着,后来就被奥斯曼人拖回来,当了坐沉的固定炮台。
4门 。
布国人撤退时愈发慌乱,还出现了新的相撞、触雷事故,总之最终结果就是账单上又报销掉了4条老式垃圾和好几艘小船。所幸水手大多还能靠小艇救回来,但也炸死淹死了 。
得知情况后,卡登上将为了面子,也派了两艘更精锐的前无畏舰、“邓肯级”的“拉塞尔号”和“康华利号”,去远远跟对方隔山对炮,并且呼叫空中侦察机校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