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敌人也有了冲锋枪,但我们绝不后退

凯默尔如是暗忖。

……

凯默尔的揣测,还真就不算错。

因为就在 ,还真就被打出了严重的心理阴影。

许多当初从敦刻尔克侥幸逃生的军官,都出现了被揭开心理创伤的严重应激症状。

所以 、执行进攻任务时,澳新军团的中下层士兵居然出现了普遍的抗命。

这些狗腿子居然敢反抗主子了,这种情况在本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还是首次发生。

远征军总司令汉密尔顿上将大吃一惊,为免军心崩溃,在一番仓促动员后,他只好以身作则,让1个师的布列颠尼亚本土士兵,和2个师的坎拿大军,从多个方向夹攻基利特巴希尔高地,火力准备也比以往更充分了。

部队打得相对小心了一些,一整天下来,布列颠尼亚本土士兵伤亡了 。总损失倒是比前一天下降了将近一半,但战果仍然乏善可陈,根本攻不上去。

,远征军将领们集中开了一天的会商讨对策,最终决定,一定要催促意呆利援军尽快到位,然后让带着冲锋枪的意呆利精锐部队打一波——

这次的加里波利战役,布国一共攒了一个 。只是意呆利人比较会推诿,拖拖拉拉的,第一波才没轮到他们出场。

直到如今登陆战都打了快半个月了,意呆利人才姗姗来迟、即将赶到战场。

汉密尔顿上将在做出会议决策后,就质问意呆利联络官,意军何时能够赶到。意呆利联络官还在推诿,最终汉密尔顿上将只能铁青着脸下最后通牒:

“再电卡多尔纳上将!请参加本次战役的意呆利陆军部队,务必于9月2日拂晓前赶到加里波利前线、并投入战斗,并确保是装备了维勒帕洛沙型冲锋枪的主力部队!

否则,我布列颠尼亚将视意呆利人违背条约、影响北非殖民地的后续交付!”

历史上,意呆利人于 ,命名为“维勒帕洛沙m ”。

不过本位面,因为鲁路修的蝴蝶效应,德玛尼亚人在今年年初就量产了冲锋枪,并用于敦刻尔克-伊普尔战役。

德货的出现,也启发了意呆利人,加速了他们的研发进度。

加上意呆利人在五月初的时候正式与德奥开战,在伊松佐河前线猛攻奥军防线三四个月未果。意军在莫德尔和迪特尔的两个山地团、以及他们指导的奥军山地师手上吃了大苦头。

在守卫山地要隘防区时、面临敌人炮击火力准备时就先躲到山背面的反斜面。确保敌军停炮后真正开始冲锋、守军才重新进入山体正面防御阵地,与敌人打近战——这种战术,正是鲁路修手下的莫德尔率先发明的。

所以严格算起来,当初敦刻尔克的澳新军团是这种战术问世后的第一个受害者,而伊松佐河战区的意呆利人则是第二个受害者,第三个才轮到最近又是澳新军团受害。

意呆利人作为第二个受害者,吃了莫德尔好几个月的苦后,被十几万意军的鲜血整得痛定思痛,终于发了狠心猛砸资源,终于比历史同期提前了足足半年研发出了“维勒帕洛沙m ”,如今已经紧急量产了三个月了,也累计生产出了五位数的冲锋枪,但应该不会超过两万把。

意呆利的伯莱塔等轻武器公司,也是卯足了劲在疯狂扩产冲锋枪,还拿了不少法、布两国的资金和原材料。

至于指望布列颠尼亚人自行设计“冲锋枪”这种自动武器,如今的布列颠尼亚人还嫩了点,他们没这方面的积累,也没这个时间。

战争需求太仓促了,能够直接买意呆利货,或是给钱请意呆利人授权他们自己生产、再稍微加以改良,就算很不错了。

汉密尔顿上将这次的严厉再电,终于是起到效果了。意呆利人方面也承诺,一定在9月2日拂晓前赶到战场并发起主攻。

但是意呆利人也通过联络官向布军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认为布军此前进攻不利,都是因为布军的海陆配合不够、海军偷懒怯战。所以,要求意军主攻时,皇家海军必须全力火力支援。

汉密尔顿上将得到这个回复时,也是有些摸不着头脑。

他虽然生气,但自己并不是直接责任人,也就没有立刻回怼,而是转达给了地中海舰队司令萨克维尔.卡登海军上将。

卡登上将得知自己居然被意呆利同行怼了之后,当然不会惯着他们,立即就与意呆利联络官据理力争。

但还别说,意呆利联络官讲得还挺有道理:“这几天我们已经仔细观察过了,攻打基利特巴希尔高地的战斗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敌人非常巧妙地学会了德玛尼亚教官的‘在山顶上遇到火力准备时,全军撤退到山顶背侧的反斜面防区,等炮击彻底结束了再回来’这一招。

这一招在我们意奥边境的伊松佐河防区,我军已经见得多了!要想破解,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山头进行大夹角的侧射火力覆盖,确保山头没有‘反斜面’可供利用!但皇家海军这些天为什么只从半岛南侧海峡入口处炮击?

为什么不把军舰调到半岛北侧的狭长海湾内、与南侧舰队呈 ,敌人根本就找不到安全的‘反斜面阵地’了!”

卡登上将被这番有理有据的言论怼得哑口无言,最终也只能委屈地寻找借口搪塞:“但是半岛北侧的海湾很狭长,肯定也有埋设很多水雷,排雷困难。那条路又是断头路,只有在炮击时有价值,平时航行是不会经过那里的,你让海军那么大代价、去扫雷一片一次性使用的海域?

而且半岛在基利特巴希尔高地附近的陆地宽度足有 ,必须要抵近到离海岸很近的浅水水域,战列舰是过不来的,只能让老式防护巡洋舰尽量靠岸炮击……

而且,半岛北侧沿岸也是有一些丘陵高地的,虽然不如基利特巴希尔高地那么高,但也足以挡在北侧海平面和基利特巴希尔高地之间的视线上了,导致北岸炮击的军舰无法直接目视观测到弹着点。

而对于南岸的主力舰队而言,那些炮弹是打在反斜面上的,所以炮兵观察员也无法看清到底有没有打准,我们要执行南北岸交叉火力炮击,就必须派出大量的战斗侦察机提供空中观察和校射,而这种深入敌控区上空侦查校射的任务,对我们的飞行员也是极大的威胁!

你们难道不知道德玛尼亚人的飞行员和战斗机更精锐么!就算我军飞机也刚刚装备了射击协调器,仍然要尽量避免进攻性的空战!”

卡登上将一连列举了四五条皇家海军的种种不容易,算是为自己之前没有彻底清扫半岛北部海湾内的水雷、没能派出舰队从那个方向交叉炮击高地给出了理由。

但没办法,这些理由终究也只是事后推卸责任罢了,该做的事情终究还得做。

地面进攻的不顺利,逼得他只能放弃一部分海军的利益,让海军冒更大的风险,为实现“钝角交叉火力炮击高地”而付出代价。

最终,卡登上将承诺,从 ,尤其是抵近海岸浅水区彻底排雷,确保9月2号意军发起总攻时,海军能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射基利特巴希尔高地,让守军无处遁形!

……

上将动动嘴,下面跑断腿。

加里波利半岛北部峡湾之所以让皇家海军望而生畏,当然是有道理的。

皇家海军可没掌握鲁路修那种新式扫锚雷神器,他们还在靠传统的浮式扫雷索剪切锚雷的锚链,可靠性极低,经常会有漏网之鱼。

被催逼着非得在两三天内扫清这片海域,大量老式防护巡洋舰也只能小心翼翼地去拖网,再让扫雷艇跟在旁边、用小口径枪炮把割断了锚链浮上来的水雷一一打爆。

结果整整3天之内,又有3艘防护巡洋舰、2艘驱逐舰、6艘扫雷小艇被这片广大而又密集的扫雷区炸沉。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