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治治德玛尼亚人的精益求精病
又帮古斯塔夫.克虏伯游说海军部、解决了几个小麻烦后,古斯塔夫和鲁路修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生意上越来越愿意深入合作。
此后几日,鲁路修便趁着留在威廉港的空闲时间,又跟古斯塔夫聊了好几项生意合作。
鲁路修原本在敦刻尔克开钢铁厂,终究只是一个试验性质的小厂,是为了突破国内建厂的资源调度限制,顺便也利用“铁底滩”的沉船废钢资源——
战时德玛尼亚国内的铁矿石、煤炭、电力这些资源的调度,都是要由国家控制的。你自己搞一个新的创新产能,如果没经过验证,想弄到电力部门配合你的批文都弄不到。
鲁路修虽然有军功,有职务,但实业界他此前并没有根基和名望,也没人会信他的眼光,自然要出去搞才比较容易快速起步。
不过,既然第一步走通了,第二步再要回国,阻力就少了很多。而且克虏伯肯跟自己精诚合作,一切就好说了。
这一次,鲁路修便趁热打铁建议:“古斯塔夫先生,我觉得电炉钢的产能,还可以继续扩产,未来不仅要用来造高倍径炮管,也要用来造更多东西,比如齿轮、轴承,乃至其他对钢材除杂和合金元素分布均匀度有极高要求的领域。
这些领域用上电炉钢后,未来的产品性能或许能有质变的提升,对帝国的战争机器会有很大帮助,贵一点军方也绝对会买单的。”
古斯塔夫还没想到其中的技术应用前景,暂时有些迷茫,只好虚心请教:“我知道齿轮、轴承这些东西,钢材越好质量也越好,但冶金只是第一步,机械加工和热处理也要跟上。而且,目前的齿轮和轴承也都性能够用了,进一步提升的话,有什么非用新材料优质齿轮不可的军工场景呢?”
好在鲁路修很了解未来的军工走势,这种问题他随口就能解答:“这还不容易想到?你想,我们今天就在威廉港海军造船厂,我就就近拿旁边的战列舰来举例——
你也为海军做了很多事情了,应该知道,前无畏舰时代的动力系统,虽然其中的三胀往复式蒸汽机效率很低,远低于现在的蒸汽轮机。可是配合三胀往复式蒸汽机用的大直径螺旋桨,其实驱动效率是高于现在无畏舰、超无畏舰的小直径螺旋桨的。
因为往复式蒸汽机是‘大扭矩、低转速’的代表,而蒸汽轮机是‘高转速、低扭矩’的代表。大功率蒸汽轮机的转速极快,而目前并没有足够强度和精度的‘齿轮变速箱’去降低蒸汽轮机主轴的转速输出,只能是轮机转多快螺旋桨也转多快。
而螺旋桨转太快,就容易产生空泡效应,对海水的推力其实很多都浪费了,应该用‘大直径、小转速’的螺旋桨,才能更好利用引擎的出力。目前各国海军都做不到,就是因为没有高质量钢材和高精度的齿轮变速箱。现在给车用和潜艇用的变速箱,没法等比例放大给战列舰用。
而没有给大型蒸汽轮机用的高强度、高精度齿轮变速箱,大型蒸汽轮机就算再提高气压和出力、提升锅炉蒸汽效率,也没用,因为螺旋桨不能变大、只能变得转更快,已经没有意义了。再想提高战舰动力功率,就只能堆砌锅炉和轴数,陷入浪费。一艘 、那么多锅炉和烟囱。
但如果我们造出了能扛住数万马力扭矩的大型舰用齿轮变速箱呢?到时候我们就能进一步发展高压蒸汽轮机、小水管锅炉、大直径低转速螺旋桨……这一切,都要从高强度电炉钢打造的传动系统开始。
甚至未来的高压汽轮机叶片,也要用电炉钢打造,不能用转炉钢,这个提升是全面的!而更好的电炉钢轴承,可以让战舰的液压转动系统扛住更重的战列舰主炮塔,提升转速,扛住三联装大口径主炮……
这里面的提升实在是太多了,总而言之,扩大电炉钢的产量和采购,在轴承、齿轮、轮机叶片、变速箱、传动轴等领域,全面改用电炉钢,对帝国整个战争机器的机械效率提升是非常全面的。完全不用担心这种质量提升没人买单。”
古斯塔夫听完这一系列画饼,终于对电炉钢的广泛应用彻底有信心了。原来造炮管只是一个开始,大量的优质、微量元素分布均匀的电炉钢,对战争机器能有如此全方位的提升。
“原来电炉钢还有那么多畅销的应用场景……我了解了,我会让克虏伯的机械厂都尽量采购电炉钢,你能提供多少就进多少。”古斯塔夫由衷感叹。
鲁路修:“而且,扩产电炉钢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电炉钢虽然成本贵了,但它不需要用到优质焦煤来还原钢水,只要用电就行了。和平年代虽然成本高了很多,容易滞销。但战争年代钢材贵一两倍都卖得出去,这种不占用原有产能的、限制条件少的产能,干嘛不发展?
帝国是不缺动力煤的,鲁尔区的煤炭用一百年也挖不光,只要造得出发电机,就能扩建更多火电厂。帝国也不缺铁矿石,洛林铁矿再挖 。
但据我所知,自战争开始以来,帝国的钢铁总产能一直上不去,主要瓶颈应该就是卡在优质焦煤上了吧?帝国的海量动力煤,虽然也是优质煤,但品质单一,要配置炼钢用的优质焦煤,还需要多种成分的煤来配比混合然后制焦。
而海上贸易被切断,配比用的其他焦煤成分进口不足,才导致帝国在战前就有两千万吨钢材年产量、如今战争爆发了也仍然最多两千万,没法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