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未来15年内的世界,还是海强空弱的

第 未来

鲁路修至少要在威廉港待半个多月,等着海军装备研究所的人把新式扫雷索样品造出来、并安排实际的空装药锚雷排雷测试。

只有一切结果顺利,他才能安心离开,去安排下一步的事务。

不过,他终究是个闲不住的人,而且时间如此宝贵。这半个多月里,当然也要抓紧时机操心一点别的事情。

而且,如果是那种短期离开威廉港三五天、很快又能回来的行程,只要不耽误最后的验收,也还是排得开档期的。

7月6号,也就是交代完刮底式拖链扫雷器研发重点后的第二天。

一大早,鲁路修在海军招待所醒来后,刚洗漱完一边吃着早饭,一边就闲不住地翻了一下自己的日程安排、待办事项。

这次回国,装甲车、坦克和扫雷具的事情,都已经安排妥当了,剩下的活儿都不是什么很急迫的军工项目。

鲁路修捋了一下日程后,就想到先给姐姐姐夫打一个电话,再给克虏伯的老板古斯塔夫也打个电话,了解一下最新的电炉钢合作情况,顺便再深挖一下跟克虏伯公司的合作范围。

算算日子,鲁路修上次亲自督导敦刻尔克那边的三相电弧炉炼钢厂建设事宜,已经是3个月之前的事儿了。算算日子,不知道克虏伯公司用鲁路修的钢造炮,进度已经如何了。

在战时条件下,加上占领区有巴登部长为他保驾护航、还有自己的姐夫当敦刻尔克-伊普尔专区的经济统筹专员,鲁路修的炼钢厂建设速度是极快的,比和平年代快得多。

和平年代一两年才能完成的建设进度,战时堆资源可能三个月就出成果了,缺什么设备和机床也能向法兰克和比利金当地的工厂筹措。

鲁路修先拨通了帮他管钢铁厂的姐姐柯内莉亚的电话,寒暄了一阵后,就谈起正事。他得知第一台能单炉出钢水 。只是如今还处在试产阶段,生产效率还不高,还要慢慢磨合。

这台代表了当今全球最先进炼钢工艺的大型电弧炉的投资,加上研发、试错的成本,各种工程科研人员时间精力投入,折算下来总成本居然达到了数千万马克之巨!

搞这套生产设备的钱,都够造小半条战列舰了!

不过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有了这么一个大炉子,就意味着可以给 、一次性提供全部所需浇锻钢水,不用再分炉熔炼。

而除了这台大炉子的投产,之前试验性生产的几套小炉子,也在日夜开工,按照目前的产能,每年可以生产电炉钢5万吨左右,到年底有可能扩大到 、乃至 。

目前这点生产规模,就已经把敦刻尔克-伊普尔地区的民用电力占用了2成以上了。如果真扩大到 ,专供他的电炉炼钢厂。

所以,如果还要扩产的话,柯内莉亚姐姐也跟鲁路修明说了:只能让吉尔福德姐夫以敦刻尔克和西比利金占领区经济协调专员的名义,去找国内协调更多的煤炭资源、并且就近筹建新的火力发电厂。

要么,就只能选择回本土产煤区扩建新的三相电弧炉炼钢厂厂区,就尽量挨着火电站开。

鲁路修想了一下,觉得如果将来真要进一步扩产,那也至少是明年以后的事儿了。

现在敦刻尔克的钢铁厂才1年5万吨,发展到年底,也到不了年 。再增加的话,北法那点现有的资源,还有“铁底滩”拖上来那些沉船钢资源也不够用了,犯不着再在那儿搞。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