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大力出奇迹(七千字大章)

鲁路修听到这儿,就算是彻底明白当下的技术现状了。

原来,目前已有的技术就已经做得还算不错了,只是还差点可靠性,后来地球历史上、一战结束后,德玛尼亚人痛定思痛,才对扫雷索进行了二次改良。

而鲁路修穿越前作为一个《钢铁雄心4》几千小时的资深玩家,对相关战史和武器史的研究,可谓是了如指掌。

他终于找到了改良的具体突破点,于是也毫不藏掖地侃侃而谈:

“我知道你们的问题在哪儿了,可靠性不足、拖曳剪锚链有时候剪不断、有时候甚至一开始就挂不住锚链,关键在于你们的扫雷索定深有问题!

你们目前的扫雷索末端的扫雷具,都还是漂浮在水中的,这就要微调末端定深扫雷具的平均密度,就跟鱼雷需要调定深一样,要很精细。一旦没调好,深一点倒还无所谓,浅了就会误事、漏掉或错过锚雷!

而且你们想过没有,波罗的海是一个几乎和外界大洋对流隔绝的海域,这里的海水每年要接受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大量冰川融水和沿岸河流的注入,这里的海水盐度和密度是低于世界上其他主要海域的!你们或许就直接拿了在北海的盐度和海水密度数据来调定深,那误差就更大了。

所以要想一劳永逸的解决可靠性问题,我们需要换一个思路,把定深拖曳,改成‘沉底拖曳’!别管什么定深了,扫雷索的材质,给我从普通钢索,改成粗重十倍以上的大铁链!不要再追求扫雷索定深悬浮在海面以下,而是直接沉底拖!给我在海床上刮地三尺!

而且,这招在别的海域不一定好用,但是在里加湾、芬兰湾乃至克里木半岛周边海峡、浅水海域,却肯定好用。因为刮底式扫雷链最大的问题就是难以在吃水太深的地方刮,效率会降低很多。可我们这次要解决的海域,水深都比较浅,直接刮底也没问题!”

鲁路修此言一出,那些追求“精密”、“精确控制”的德玛西亚工程师们,全都是大吃一惊。

他们从没想过扫雷索还可以这样用。

但事实上,鲁路修这种“大力出奇迹”的做法,才是最合适的,而且想通之后,也就没觉得有什么不可接受了。

这就好比是拖网渔船,后世很多拖网渔船就是两条船之间拉个渔网,但渔网有定深,就这么浮光掠影拉过去,兜住什么鱼算什么鱼。

但还有些更狠的“绝户网”,是在渔网的下端挂很重的配重,确保渔网下边缘直接贴着海床刮过去,遇到珊瑚礁都能直接给刮碎了。

这种渔网,虽然会因为“破坏海底生态环境”而被禁用,连很多底栖生物都绝户刮干净了,但不得不承认,效率是真的高。

鲁路修的这个提议,正是历史上再过二十年后,德玛尼亚海军总结历史教训,拿出来的改良款,为的就是他们当年在波罗的海和黑海的失利找补。

而这些东西,也恰好暗合了后世“拖网渔船从悬浮网向刮底网进化”的大势所趋。

一旦刮底,绝对没有任何一颗锚雷能因为定深问题而漏网。

至于刮底会不会“从锚雷的锚底部错过去”,这也不用担心,因为锚定物往往是深入海床砂石底下的,都陷进去了,哪怕刮也不可能刮那么深,就像是剃须刀贴脸刮也刮不到毛囊内部。

“要不……我们试试这个方法?”海军武器设计所的几个工程师,也被鲁路修提到的新方法打动了,做几个实验反正又不亏,正好验证一下。

希佩尔和施佩见专业人员也被说动了,连忙鼓励道:“那赶紧试试!鲁路修上校想到的办法,总能解决问题!”

那首席设计师又摸着胡子揣摩道:“不过,这样加重扫雷索的链条重量,整个扫具会增重好多倍,再靠驱逐舰未必拖曳得动了,我们改好后,还是先调两艘万吨装甲巡洋舰来拖曳试试。”

海军武器设计所的人说干就干,当天就开始试制新的加重式刮底扫雷链。

同时请求调度两艘大功率巡洋舰来,用于到时候测试拖曳。

这些其实都不费事,连生产到测试,半个月内绝对能完成。

因为说白了这东西没有什么原理层面的难度,就是捅破了一层窗户纸后,要求把一切部件都加重好多倍,让其原理从悬浮变成直接刮海底。

这就是纯“大力出奇迹”的东西,只是之前喜爱精密的德玛尼亚工程师没想到这么傻大粗黑的解决办法罢了。

鲁路修提到后,他们都是一点就透。

十天之后,一切都已搞定,然后用没有装药的空心锚雷道具反复试验了一番,居然真就实现了几乎100%的锚雷扫除率!

当施佩上将和希佩尔中将最终看到测试结果时,眼睛都直了。

困扰了帝国那么久的露沙人锚雷问题,就这么被解决了?

鲁路修这家伙简直太神奇了!果然要跟着他混才能捞到立功的机会,捞到战机!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