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要想抓住战机,其实也不难,无非有几种可能。
要么就是等我军研发出新式扫雷武器,能够克制露沙人惯用的锚雷阵,然后偷袭敌某处港口——当然,赛瓦斯托波尔除外,那里的防御太严密了。
要么,就是趁露沙人派出护航舰队和补给船队,给外高加索地区运物资和援军的时候,我军提前哨探、再派出高速战舰截杀、把露沙人逼出来!
总而言之,目前双方账面实力差不多,可露沙人的无畏舰是仓促赶工出来的,听说第一艘无畏舰6月份才完工,第二艘最近这几天才刚刚完工。
眼下肯定是敌人最自大、松懈的时候,他们必然掉以轻心,觉得‘德玛尼亚人已经错过了进攻的最佳时机,之前露沙只有1艘无畏舰的时候他们都没进攻,现在有了2艘无畏舰,已经不足为惧’。
而我们就是要反其道而行之,趁着他们觉得能够打一打的时候、上门去挑衅,而实际上,敌舰刚刚服役,必然存在士兵训练磨合不到位的问题,就算有好军舰战斗力也未必发挥得出来,还望将军不要错过良机!而我们陆军,也会尽力配合的,说不定到时候有机会,还会进攻敖德萨!”
鲁路修不好直接开天眼告诉施佩“我知道露沙人的‘玛丽亚皇后级’设计很烂、连重心配平都做不到、首上装甲也被削成纸了”,所以只能拿“露沙人训练磨合还不够,眼下正是他们事实上最虚弱的时候”这个理由,来给施佩鼓信心。
否则,如果让海军部那些老派参谋去决定具体出战与否。海军部的人只看账面实力,是未必敢承担风险和责任、允许施佩出战的。
鲁路修只有鼓励施佩、让他敢担这个责、敢求战。到时候就能先找一个破交战的借口,比如截获敌运输船队信息后,假装只是派出毛奇号和戈本号去截杀敌人运输队,实际上半路另找战机执行其他任务。
再来一次“战时随机应变”。
这种随机应变,只能算是灵活执行上级命令,不算“下克上”直接抗命,事后也不容易引起敌人疑心。
一番充分的心理建设后,希佩尔中将和施佩上将,终于都意识到,战机实在难得。而且鲁路修之前已经分别带着他们立了两次和一次大功了,他们能晋升,也都跟鲁路修支的招密切相关。
既然如此,这次当然要再信他一把、赌上自己的前途了!
他们都相信鲁路修参谋肯定是为了帝国好,也为了大家好。
两大海军重将,再次难得统一了思想,愿意跟着鲁路修的计划一起干。
这样一来,就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破解露沙人的锚雷的扫雷武器,究竟能不能研发出来?
……
鲁路修刚统一好两位将军的求战之心,希佩尔的专车也已经开到了威廉海军造船厂的设计局。
希佩尔作为海军大佬,亲自轻车熟路地给鲁路修引路,带他去设计局下属的雷击兵器研究所。那里不光负责各类鱼雷、水雷武器的研发,也负责扫雷和防鱼雷手段的研发,而且后者其实只是雷击兵器研究所下属的一个很小分支机构,毕竟扫雷没多大技术含量。
到了地方之后,相关专家也很快被带了上来。一边向鲁路修、希佩尔等人介绍帝国现有的扫雷技术,同步彼此的信息,一边也重点介绍后续研发的难点、堵点,希望鲁路修别把问题想得太简单。
搞研究的人,最怕的就是来个行政层面的官僚,一知半解,然后把问题想简单了,拍脑门出馊主意、还害得大家做无用功加班加点。
鲁路修便先耐心听了一会儿。
只听那负责工程师介绍道:“帝国目前采用的反锚雷扫雷具,主要是拖网式扫雷索。这种武器,是由一根非常细长的钢索,由两艘驱逐舰各自拖住其中一段,然后在航道上拉网前行,就跟双船拖网渔船一样。
扫雷索上,还会带有一定数量的切割刀刃,一旦扫到系锚雷的钢缆,就将其切断,随后锚雷就会因为失去配重而浮上水面。
等浮到水面上后,一切就好解决了,相当于变成了更原始的漂雷,直接目测寻找后用速射炮打炸就行。”
(注:下图为 。也可以回到第 “己欲立而达人”提供的本章说插图,那里有更详细的分步详解图和文字说明。)
鲁路修一边听一边频频点头,等对方说完后,他才追问:“如此说来,这个东西原理上也没太大的问题,那实际使用中,有遇到什么困难或意外么?”
那名海军工程师闻言,眼神立刻也黯淡了下来:“我们的设想是很完美的,但实际使用后,发现可靠性还是严重不足,很多时候系锚雷配重的钢索并不能确保切断。
有时候锚雷只是被拖拽得偏离了原位,但扫雷索继续往前拖时,并不能确保百分百‘勒住’锚雷的‘脖子’,锚雷摆脱后又漂回原位了。
早在5月份,当时立陶宛战役正打得最激烈,海军就尝试过用这种现有的扫雷索、去扫出一条进入里加湾的安全航道,就因为可靠性不够,损失了两艘驱逐舰,不得不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