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主次

理是这个理,也看到孔辉科技的高管点头认可,表示理解,但苏永强心里就一直在吐槽,孔辉科技的空悬还不能量產,自家的毫米波雷达却初步具备量產能力了,他不耽误事,自己这边是真被耽误了,再这么搞下去,公司给你得了。

苏永强保持体面,不想把怒气和委屈展现在外人面前。

然而,等到这场会面结束,他便立即走到要离开的俞总旁边,硬气的说道:“俞总,碳硅集团这样取消採购是违约了的!”

智波公司虽然接受碳硅集团的投资,但仍然是独立运作,两边更是存在合同,按照现在的情况,他拿著合同去法院都没问题。

俞兴微微点头:“我知道,但雷达这一块还是得服从於整体车的利益。”

苏永强刚要反驳这一点就瞧见俞总的眼神,忽然想起他前两年带人来智波公司换总裁的动作,不由得心中一缓,转而斟酌更合適的措辞。

俞兴没注意苏永强的表情,沉吟道:“我们看看什么时候是个合適的时机,到时候让智波公司成为碳硅集团的一部分,博世集团已经改变竞爭的方式,他们现在不是封锁,而是要搞倾销了,单打独斗不是好的策略。”

博世给出的雷达价格仍然是比智波公司要贵的,但也仅仅贵了10%,客观来说,博世的一套要6000块,智波的一套要5400,有能力和诉求的车企可能都会选择前者。

此外,博世明显还有更多的价格空间,不论规模效应还是后续收费,它都比智波公司强太多。

俞兴基於这种情况来考虑,认为智波公司下个阶段划归在碳硅集团旗下才能增强战斗力,至於它这几年发展过程中撬动的资金,只要碳硅集团明年销量上去,那都能处理。

实在不好处理,红隼资本要积极承担补充、协调、促进的作用。

苏永强闻言便是一怔,俞总还真要公司啊?

他犹豫好几秒后说道:“俞总,这么说……”

俞兴看著苏永强。

苏永强憋了一会没给出要怎么说的章程。

俞兴拍了拍苏永强的肩膀:“市场在变化,咱们要一起探究最適合的发展之路,我之前去鹏城看比亚迪的新车,那款也是定位在20多万,但只有定速巡航,我让崔之愚牵个线,看看智波公司这部分的產能怎么进行有效的处理。”

说实话,也比较难,比亚迪的唐已经上探到20+万的价位,仍然只选择通过自身传感器来完成的定速巡航,国內其它车企就更难採购智波的毫米波雷达。

而如果把视线从乘用车上挪开,商用车能否纳入考虑?

碳硅集团內部对此已经有简单的討论,认为商用车更不具备迫切的需求,它们对成本同样敏感。

所以,智波公司想要发展起来,只能降低成本,依赖於中高端车型做出功能的名声,但这又回到它如今要和博世集团进行正面的市场竞爭。

俞兴没有把这些剖开了来说,还有事要处理,但崔之愚把內部研判仔细的与苏永强进行了交流,不是智波公司把东西做出来了就能立即大发展,而是需要相互的配合和整体的规划。

苏永强稍微换了换位置来琢磨这件事,虽然仍旧吐槽“整体的规划”,但也不得不承认,智波公司这个阶段確实比较尷尬,这一块还不像碳硅集团这种新能源车企所获得的扶持,国內政策已经让很多风投把目光看了过去,毫米波雷达这种上游供应商仍然是冷板凳。

智波公司既获得碳硅集团的支持,也获得临港这边给出的资金和政策,才能竭尽全力的发展到现在这一步。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