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天下为公

“阿耶,今岁六月,新罗王金晃薨逝,因其无子,故其国以金晃之妹金曼即位女王,金曼向朝廷请表册封,儿臣已经派遣礼部官员前往新罗册封了。”

“又死了?”听到新罗又死了个国王,刘继隆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洪武十三年,在位十一年的新罗王才病死,才过去不到一年,新王再度病死,现在连男丁都没有,只能拉个女子即位。

刘继隆倒不是看不起女子,但新罗国内贪官污吏横行,豪强更是不把平民当人,普通百姓和奴隶怨声载道,这种局面需要的是有能力和威望的新王,而不是随便拉个女子来即位。

在一年换三王的局面下,只要有心之人稍微蛊惑,其国内平民必然揭竿而起。

如今还是豪强的天下,哪怕便是刘继隆也无法直接与豪强发生冲突。

如果没有论恐热摧毁陇西豪强根基,加上刘继隆又潜心普及教育,他后来东进和收拾天下世家豪强也不会那么轻松。

新罗的豪强,必然会在煽动农民起义后自立,利用农民消耗新罗国力后,再对新罗取而代之。

“新罗距离亡国不远了……”

刘继隆给出判断,刘烈听后则是微微动容,随即开口道:“新罗毕竟是朝廷的臣属,若是真的内乱频发,朝廷是否……”

刘继隆摇头,沉吟片刻后才道:“先让他们乱起来,若是朝廷有实力则尽取,无实力则取其北方,恢复昔汉四郡之疆域。”

“是!”刘烈明悟,随即开口说道:

“阿耶,新罗、渤海、南诏诸国立国久矣,新罗已然内乱,南诏也即将分裂,那渤海……”

面对这个问题,刘继隆眼神示意其打住,同时解释道:“渤海的事情,你稍后便知道了。”

话音落下,刘继隆闭目养神,刘烈也缓缓闭嘴等待着玉辂停下。

两个时辰后,随着玉辂进入熊耳山,却最后选择向北进入山脉之中的深谷中去。

不多时,一道东西三百余步宽的关隘挡在了山谷面前,且四周山体都种满了树木。

熊耳山自昔年黄巢焚洛阳过后,靠近洛阳的许多山体就被百姓砍伐树木殆尽。

后来虽然有朝廷下令植树造林,但刘烈从未关注,不曾想这么多年过去,这些树木已经长成,而藏在深谷的这座关隘背后,显然有着极为重要的事情。

想到这里,刘烈想到了昔年临州的火药厂,瞬间看向了自家阿耶。

他仍在闭目养神,而关隘的守军也在检查过后,准许了马车进入深谷中。

进入深谷,此地的官道被修建平整宽阔,而前方则是深谷中的一处河谷平原。

平原上,一座小城矗立其中,与刘烈曾经了解过的火药厂情况相差不多。

这里有近千汉军驻守,汉军的亲眷都在深谷更深处的河谷平原中生活。

来到这座周长三里的城池东门,驻守此地的汉军更为严谨,甚至连玉辂都需要打开车窗才能放行。

这种情况让刘烈隐心神不安,同时也知道自己终于得到了自家阿耶的认可。

随着玉辂走入这座城内,城内的景象也闯入了刘烈的脑海中。

没有普通城池的繁华,虽然也有街坊,但街坊的坊墙高大如城墙,仿佛每个坊都是一座小城。

“对于朝廷开办多年的明工科和工科大学,你有什么了解?”

刘继隆忽然开口,对于越来越偏向于白话,而刘烈则是沉吟道:

“每道设工科大学一所,天下共有二十所,但由于天下重进士科而轻其余诸科,因此去岁工科大学学子不过四千四百余人。”

二十所大学,四千四百多学子,平均每所大学不过二百多学子,数量少的可怜。

“以儿臣在临州就学及监国所知,自洪武十年开科以来,明工科仅有三十二名进士,但试卷都被封存,连吏部都没有存档,听闻都被阿耶调走了。”

“嗯。”刘继隆颔首,同时回答道:“朕自研制火药往后,麾下能工巧匠不计其数,许多有这方面天赋的学子,也会被单独调至火药厂,但并非研究火药,而是研究其他。”

“工科大学中所教授的种类繁多,虽然大部分人都觉得明工科不堪用,但也有少部分对其感兴趣的学子就读其中。”

“他们若是高中进士,亦或者展露相应天赋,便能来到此处,学习那些相较于工学课本外更为高深的学识,并为朝廷研制许多科学产物。”

“这座城池内有大大小小三十二个坊,每个坊专攻一种学识与研究。”

“医药、天文、算术、物理、农政、冶金、化学、筑造、机巧、军械……三十二个坊内有三十二种学科和研究方向,共一千三百五十二人。”

“他们大多以正五品下朝议大夫的身份在此钻研,而钻研对象就是朕的一些奇思妙想。”

“在这座城最中心的位置,不是官署,而是陈列阁,陈列的就是朕的奇思妙想。”

话音落下,玉辂也停在了城内的陈列阁面前,而刘烈也在刘继隆示意下率先下车。

在他下车后,刘继隆也走下了玉辂,出现在父子二人面前的则是一座占地数亩,有二层三丈高的“回”型小楼。

“走吧。”

刘继隆示意他走入其中,而走入楼内,类似影壁的地方挂着此处地图。

刘继隆驾轻就熟的带着刘烈左转,边走边道:“楼内有各类学科相关的研究方向,例如这第一间屋内就是军械坊的研究方向。”

刘继隆带着刘烈走到第一层左转后的第一间屋子,屋门外则是负责掌管钥匙的老翁。

见到二人他也不行礼,只是拿出钥匙将门打开,而刘继隆与刘烈也随之走入其中。

刚刚走入其中,刘烈的目光便被屋内的东西吸引了。

占地两分的屋内,桌上陈列着各种兵器和奇形怪状的东西,这些东西背后还有画像,画像下方还有详细介绍。

【燧发枪,以燧石击打火门身侧,以火星引燃火药击发,分有线膛……】

“这是燧发枪,已经有了实物,但价格昂贵,且不便于批量制作,因此只能成为私人玩物,暂时还未对外开放。”

刘继隆将桌上的燧发枪实物拿起,并随之递给了刘烈。

刘烈将其接过,仔细打量过后,又详细看了看画像上的介绍,得知线膛枪搭配米尼弹的杀伤力后,刘烈眼前一亮,但又看到了线膛枪和米尼弹的缺点,不免流露失望之色。

在他双手将燧发枪放在桌上的枪架后,刘继隆接着带他继续向下看去。

从燧发枪到击发枪、从前装枪到后装枪,从长枪到手枪、从单发步枪到多发步枪,再到冲锋和机枪……

光是枪械这一排,刘继隆便与刘烈讲解了大半个时辰,接下来的火炮、坦克、飞机等物更是将刘烈冲击得脑子发晕。

若非刘烈自小就接受刘继隆在陇右开创的新式教育,能够理解其中不少东西,换做普通百姓前来,恐怕只觉得这些东西都是天方夜谭。

他走出军械阁后,站在原地消化了两刻钟的时间,这才从混沌的状态走出。

“累了吧?”

刘继隆心疼的看着他,刘烈却摇了摇头,半响后又点了点头:“阿耶,您说那个坦克与蒸汽机、内燃机有关,还说蒸汽机与内燃机能发展出比耕牛还厉害的耕地机械,那是什么?儿臣想去看看。”

面对刘烈认真的表情,刘继隆点了点头,随后带着他走向机械阁,期间路过医药阁时,他也开口说道:

“朝廷自洪武三年开始施行的种痘法,便是医药坊内们的大夫们通过研究试验而成。”

“种痘法?”刘烈错愕,他可是知道天厉害的。

大汉施行种痘法前,天死亡率可以说是十之五六,而今由于种痘法推广,因为天而死的不过百之一二。

大汉人口增长如此之快,种痘法便有不小的功劳。

在他惊讶之余,刘继隆已经带他来到了机械阁,阁以蒸汽机、内燃机为主,继而发展出轮船、汽车、火车、抽水机和拖拉机,以及整套的车床和驱动技术。

当然,这些东西只存在画卷上,大部分连模型都没有。

饶是如此,却也足够让刘烈倒吸口凉凉气。

尤其是在他得知蒸汽拖拉机只需要四到六个人,就能凭借两台拖拉机,每日耕种一百亩耕地,是如今耕牛效率的十倍乃至二十倍后,他便陷入了沉默。

日行数十里到数百里的蒸汽火车,日耕百亩的蒸汽拖拉机,还有日行千里的轮船……

这些各种东西,让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刘烈都在心底大呼不可能,更不用说普通大汉百姓了。

不过随着他渐渐冷静,他便察觉这些东西是有可能实现的,因此他不由询问道:“阿耶,朝廷需要多久能制作出蒸汽机?”

“很久,甚至你我有生之年都看不到。”刘继隆的回答令刘烈错愕。

不等他询问,刘继隆便与他解释道:“制造一台蒸汽机不是一座工坊、几个人那么简单的事情,它涉及采矿、冶金、铸造、加工、密封技术等一系列技术配合。”

“如今的大汉虽然在努力发展,但并不存在这样的工业技术和整套技术配合。”

“只有埋头发展数十上百年,兴许才有将其研发出来的可能,不过……”

刘继隆沉吟片刻,而后看向目光灼灼的刘烈:“人亡政息。”

他平静说出这四个字,顿时就浇灭了刘烈的热情,使得刘烈表情微滞。

人亡政息,这四个字可以说贯穿了历史,不管一套制度最初如何,但最终都会在历代层层加码下面目全非。

“你觉得这些东西好,是因为如今天下地广人稀,所以你想将其弄出来。”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