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庙会热闹,群英聚集,各显才能,风

……

庙会人声鼎沸,李仙购置完香火、元宝、红蜡,用粗布包裹好,沿着石阶上山。延道百姓奇多,或在谈论家常,或言说邻里八卦,甚是嘈杂热闹,尽显民生百态。

山道蜿蜒,有青石板铺设,道中积雪已被扫除。因周旁人多,人气浓郁,更不觉寒冻。再深入些许,两侧渐有小商小贩,贩卖米团、清水、咸菜等吃食。

行至半山腰处,忽见一片平地,此处名为“至圣坛”,意指自此处朝上,便是“飞龙庙”的地界。

中间架设起一尊火炉,其内炉火翻腾,百姓齐整有序,朝火炉间投放纸元宝。炉火久久无熄,翻腾灼热。此处地势较高,本较为寒冻,全因炉火燥热,将周遭寒意尽驱尽散。

李仙见天色已到正午,腹部微饿,便寻小贩购置一热米团子,在树下吃饱填腹。庙会这时才逐渐人多,越发热闹。忽听一阵敲锣打鼓,人群朝一处聚去。李仙跳上树枝,循声音望去,见至圣坛间有人做法。

那人身穿道袍,手持木剑,脚踩罡步,口念祷词。叽里咕噜、呼噜叽里,浑然听不清楚。周遭百姓围成一圈,目不转睛张望。李仙在远处观察,隐隐看出此人绝非杂耍。这隐成一套武学,其嘟囔怪音、忽而木剑极舞,忽而用力跺脚,皆藏‘袅袅仙音’能耐。旁观百姓浑然不知,已被武学影响。

人流再朝上走,来到第一间庙宇“藏公庙”。庙内供奉一尊石像,高约十余丈,怒目圆睁、胡须拉擦、手持连环铁锏,刚正不阿,行得喝退宵小之责。石像前有一尊香炉。烟火轻飘上悬,萦绕神像周身。

众人一涌而上,争着抢着上香,极尽虔诚。待香火插进炉中后,这才大松一口气,跪地磕头,念着诸多祷词。多是盼望‘藏公显灵’,严惩不平是事云云。忽有几人浑身一震,面露骇容,口中惊叫:“藏公饶命,藏公饶命···”口中尽说过往罪行,随后浑身一僵,便即昏厥。

旁观的百姓更是诚服,连忙跪地磕头,赞美藏公替民伸冤,严惩恶人。李仙眉头微蹙,已看出端倪。

原来···

这藏公显灵与否,尚未可知。关要却在那场法事上。那法事实是场武学,影响人之精神。待上香进献时,精神较虚者,便如见藏公显灵,朝他怒喝逼问。心性较差者,便将平生亏心事,尽数吐露。

自古来人难万全,天下谁无愧心事。

李仙暗道:“百姓愚昧,长久如此,岂不真信此处有神。难怪这般虔诚,单此一处庙宇,便足赚得盆满钵满,还能尽赚好名声,当真百利而无一害。却是苦了百姓,白白费好些银子到此。这些百姓自幼如此,我更难叫醒。还是不添麻烦啦。”不施轻功,穿行人流间,取出三支香,插在香炉中。

面上虔诚,实则心思飘得别处。藏公庙后有条绿林狭道,此处竟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有条溪流自高处叮咚流下。

自至圣台为始,朝上共计十三座庙。每座庙供奉一尊神像,“藏公庙”“财福庙”“献子庙”“娥女庙”……皆香火氤氲,热闹非常。

其中“娥女庙”位处第五座,只许女子进入。需用食指指血敬拜。

越到高处,庙中越显神异。待行到第七座庙“蛇神庙”时,石像旁缠绕一只褐色的巨蟒,约莫八丈长,体型大如圆盘。头角峥嵘,腹生四小足,神异非常。

香火熏陶间,见其吐气如雾。竖瞳间如有灵性,颇具智慧,蛇躯具备禅意,披着一件袈裟。李仙实开眼界,暗自嘀咕:“倘若我并未修武,未开眼界,也如寻常百姓般上庙进拜。见得诸多异景,也难免会虔诚信服。”

如常献香,躬身敬拜。再朝上去,再经过两座庙宇,便面临一条狭窄山路,一侧是万丈悬崖,道路仅供两人通行,虽通行不难,但需克服心底恐惧。

路口处有僧人打扮者说道:“诸位,此道有坠崖风险,若怕万丈高崖,还请朝左路转。那里有座三圣庙,亦可向三圣献出香火,且摆设有蒲团,可随意入座,待会时辰到后,敲响铜钟,那地亦能看到燃香异景。共沐洪福之气。”

众百姓多转朝左行。来到那座“三圣庙”,庙宇占地颇大,视野辽阔,能眺望到山顶楼阁。飞龙庙一共有十三座神庙,却只供奉十二尊神像。

前九座庙皆易通行,沿着山道而行便可,寻常百姓皆可朝拜。第十座为“三圣庙”,供奉第十一座、十二座、十三座庙宇神像的牌位。

因后三座神像位处较高,道路愈渐崎岖,寻常百姓弱不禁风,极易跌落山崖,再朝前走,便有坠崖之危。

故而在此处设置一座“三圣庙”,内中存放三神像的牌位。百姓可到三圣庙去上香敬拜,既免去坠崖风险,不需再通过崎岖山路上山,又可虔诚上香。

但若是虔诚者,亦可继续上山,直面三圣神像真迹。人行分化两道,六成转去三圣庙,四成继续上山。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