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鞑虏一日不退,臣一日不归!
众人脸色难看,郑贵妃更是气的脸都白了。就连年仅十四岁的朱常洵,也是神色阴冷。
朱寅!
朱寅能帮朝廷对付蒙古大军?这是何道理!
“我知道诸公不信。”郑国望叹息一声,“可是眼下能帮助朝廷解围者,唯有朱寅这个乱臣贼子。”
她的神情也很是苦涩,“我和他曾经一起去西北、去倭国,我自认朝中没有第二人比我更了解朱稚虎。”
“朱寅大奸似忠,心机叵测,一直让人看不透、摸不清、道不白。此人之奸险,千古罕见。”
郑国望说到这里语气一转,“可正因为他是千古罕见之巨奸,心中所想也绝对与众不同。诸位若是不知道这一点,那还能知己知彼么?”
“朱寅虽是乱臣贼子、大奸大恶,可他最看重华夷之辩,对夷狄荼毒中原深恶痛绝,绝不能容忍。是以口口声声华夏,心心念念汉家。此人心中狂傲,自信胜券在握,已经把天下看成他的江山,他怎么会对蒙古南下袖手旁观?更别说趁着蒙古南侵北伐了。”
“我认为,叛军只会南抗缅军、西抗吐蕃,而绝不会趁机北伐。担心朱寅会趁机北伐的人,那是根本不了解此贼。”
“朝廷以朱寅为第一大敌。可朱寅的第一大敌是谁?是朝廷吗?相信满朝诸公都这么认为吧?但我今日正告诸公,朱寅不会把朝廷当成第一大敌!”
王锡爵终于插话道:“少司马的意思是,朱寅始终把夷狄当成第一大敌?”
他不相信这个结论,也难以理解。
不仅仅是他,在场所有人都难以相信这个结论。
朱寅隐藏身份,居心叵测,以建文后裔在南京叛乱,另立朝廷。他的最大目的当然是篡国夺位了。
那么,朝廷就是他最大的敌人。怎么可能是夷狄?这符合乱臣贼子的野心么?
郑国望看到众人难以置信的神色,不禁感到悲哀。这些人的格局,包括内阁大臣,比起朱寅真的差远了。
他们,怎么可能是朱寅的对手啊?即便是首辅王锡爵,对朱寅的了解也很肤浅。
朝廷都不了解自己的大敌是何等样人,又怎么能消灭这个大敌?
可悲。
这些所谓的朝廷重臣,一个个抱残守缺、故步自封,自以为高瞻远瞩、洞察人心。可在朱寅的眼里,他们这些大人物又算什么?不过是冢中枯骨、井底之蛙!
靠他们能扭转局势?难!
郑国望忽然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疲惫,她只能点头道:
“不错,朱寅的最大敌人,就是夷狄!不仅是鞑子,蛮夷,还有倭寇、洋夷。这就是为何,他造反半年了都没有北伐,却和异族打个不停。之前和猓猡打,马上又要和缅甸、吐蕃、安南打。他造反半年,除了攻南京之外,居然没有再和朝廷打过一次,小仗都没有。”
“他如果真把朝廷当成第一大敌,会先打夷狄不顾北伐?会继续开通南北漕运,不切断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