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舍其何人哉?唯寅也。”

第 “舍其何人哉?唯寅也。”

蒙古大军即将南下的警讯,让北京城的天气更加寒冷。紫禁城中的气氛,也变得更加凝重。

早知道鞑子会趁人之危的南下,可真听到鞑子大军南下,所有人又都心中发慌。

土木堡之变刻骨铭心。惨烈的庚戌之变更是才过去几十年。蒙古鞑子,向来就是大明的世仇大敌啊。

这一次,他们又来了。

文华殿内,气抖冷的郑贵妃枝乱颤,一双秋水般的眸子似乎要被封冻住了,散放着生人勿进的气息。

“鞑虏竟敢斩杀大明使者,大举南下!?谁都欺负我!”

掌握大权也就半年时间,她就操透了心。气色也差了,头发也不润泽了,胸口总是气的隐隐发痛,晚上觉都睡不好。

要不是为了儿子的江山,她才懒得摄政!天天享清福不好么?

可是如今常洵才十四,皇上的龙体又禁受不得刺激,竟是她这个女流顶在前面!

郑贵妃越说越气,鬓发上的金步摇颤抖不已,怒道:

“朝廷愿意给鞑子更多的市赏,增加互市榷场,好生安抚鞑子,鞑子却还要趁人之危!当我大明百万大军是摆设不成!”

“我要鞑子死!我要察哈尔汗死!我要把鞑子全部杀光!”

朱常洵看到母妃再次勃然大怒,不禁脸色发白,附和着郑贵妃道:

“把鞑子全部杀光!我要鞑子死!大明有百万大军,不怕他们!”

丹墀之下,依次站着王锡爵、张鲸、张位、沈鲤、高淮、石星、孙丕扬、陈矩、杨俊民、英国公张惟贤、成国公朱应槐、定国公徐文璧…

都是内阁辅臣、司礼监内相、九卿重臣、掌握京营的勋贵。

众人听到郑贵妃和监国太子的话,都是神色苦涩,却也不能明说。

百万大军?如今朝廷哪有什么百万大军?那是纸面上!

眼下朝廷可战之兵,也就是九边十五六万、李如松的西军五万、家丁编练的三万屠虎营,然后就是卫戍京师的两万多精兵。

披甲战兵加起来也就二三十万,顶天了。

除此之外,整个中原的精兵几乎都被戚继光带走,打包送给了南京。整个中原地区都没有精兵了。

要怪就怪戚继光。但最坏的还是朱寅。

至于剩下的大多数所谓兵马,都是常年拖欠军饷、缺乏训练、疏于战阵、纪律涣散的乌合之众,他们的人数倒真有百万之众,可甲仗敝钝、马匹奇缺、军器粗劣,就连饭都吃不饱。

他们平时也就守城、治安、巡逻,哪能上阵打仗?不闹饷闹事就不错了。让他们去和凶悍的鞑子骑兵打仗,那是让他们送人头,或者逼他们造反。

“你们都说话啊!蒙古人要来了!”郑贵妃看着满殿位高权重的“大红袍”,不禁更加生气。

一个个都是阁老、尚书、国公、大珰,临了临了就没有一个人能让她依靠!

众人面面相觑,却都没有好主意。

数月来,他们最担心的就是蒙古南侵。因为蒙古这次不来则已,一来肯定是诸部联合的大举南下,兵马必然很多,不可能再像之前那样小打小闹。

只要超过了五万蒙古骑兵南下,对于大明边防就是极大的压力,更别说十万之众了。

因为蒙古骑兵来去如风,攻击方向飘忽不定、变化莫测,防守难度很大,也很难防得住。这就是骑兵的厉害之处。

大明九边纸面上说有七十万大军,可只有十五万能打硬仗的精兵,还是步兵为主,而且分散在上万里的长城防线,驻守着数千座城堡烽燧,根本无法集中在一处。

就算能集中在一处防守,蒙古骑兵也能避实就虚,换一个地方攻击。难道以步兵为主的边兵,还能比蒙古骑兵的移动速度更快?

所以,蒙古大军突破长城是必然的,这次根本挡不住。区别只是,能不能在敌军围困北京之前,先击败入关南下的敌军!

否则,免不了是第三次北京保卫战,甚至会酿成开运之祸、靖康之变!

“太子殿下,贵妃娘娘。”王锡爵身为首辅,根本无法保持沉默,只能首先发言。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