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银公国的“熔火之城”,是老矮人诺顿·铁眉大师此前隱居的场所,也是一座赫赫有名的工匠之城。
这里因为毗邻铁矿產区,又有绝佳的地热资源,吸引了大量的矮人工匠来此定居。
从远处望去,熔火之城深深嵌入一座名为“烈炎之山”的巨大山脉的胸膛之中,整座城市与其说是建造出来的,不如说是从坚硬的岩石深处雕凿而出。
“烈炎之山”是一座活火山!也就是说,熔火之城是一座嵌在活火山中的城市。
城头繚绕著蒸汽与淡淡的硫磺气息,远远望去,陈默再次感受了来自繁星世界的这种属於魔法侧的天地伟力。
当然,也再次领教了白银公国“壕无人性”、“嗜好奇观”的独特风情。
整座城市之上,縈绕著三座巨型魔法阵,一座是风系的偏转法阵,如果“烈炎之山”发生了火山喷发,风系法阵激活之后將在整座城市上空形成一道自东向西的超级颶风,將所有从山腹之中喷出来的物质——岩浆、碎屑、火山灰或者其他的什么东西,统统卷往城市的周围,不让一颗石子落在熔火之城的头上。
在进城的位置,足足用了六块十五米高的浮雕和两块魔法石板,反覆呈现歷史上曾经启动这座法阵的壮观时刻。
第二座是力场法阵,相当於一个超大规模的法师之手,启动后会在城市上空形成一道圆拱形的,坚实的空气壁。
理论上在法阵中的灵晶消耗完毕之前,任何飞溅而来的火山喷射物,都会被无情的拦截在城市之外。
前面两个法阵在歷史上都有过使用记录,但是第三座法阵就比较邪门了,不但没有使用过,甚至它是否真的存在,都是一个爭论不休的话题。
按照诺顿老头的说法,如果真的遇到了持续的,漫长的,不停不歇的火山喷发,那么风系法阵和防御法阵都终会有消耗枯竭的时候,到了那种危险时刻,“熔火之城”还可以战术撤退。
嗯,就是字面意义上的,整座城市拔腿跑路。
从诺顿那里听说了这座城市的故事之后,陈默就决定了,白银公国的这趟出行,无论如何也要来这里看一看。
诺顿·铁眉唯一留在这里的孩子,就叫小诺顿吧,早早就等在了门口,迎接这位自己老爹的新领主。
这是个性格和他父亲一样豪爽,心眼实诚得让人感动的中年矮人,一路上有问必答,知无不言,在他的引领下,陈默得以一窥这座“熔火之城”的风貌。
踏入城门,豁然开朗,城市的主体並非是从中心点向四周摊开,而是向著大地深处螺旋式地铺展,宛如一支倒著镶嵌在岩石里的海螺。
顺著城市外围的主干道向內,一路呈螺旋环绕不断下行,很快就进入了城市的山体內部分,这里,是一条足有二十米宽的山中隧道。
两侧的岩壁上开凿出一个个房间、作坊,当然还有那些宏伟的建筑和岩刻,似乎每一寸空著的地方,城市的管理者都得刻上一面雕刻,才能满足那宛如强迫症一样的习惯。
而最让陈默为之惊嘆的,是这座城市独一无二的“血脉”——赤红色的熔岩河流。
在道路两侧的壕沟里,流淌的分明是炽热的岩浆,这些岩浆被某种力量引导著,从地底深处顺著壕沟反向逆流而上,如同殷红的城市血管,在沟渠中缓缓流淌。
熔岩之河不仅照亮了不见天日的山腹,更为数以千计的锻炉和工坊,带来了地心深处的灼热火焰和澎湃热量。
陈默疯狂的拍摄,捨不得放过任何一个边边角角。
空气中永恆地迴荡著富有节奏的轰鸣,巨型蒸汽锤砸在通红铁砧上的巨响,大锤小锤同时敲打的密集叮噹声,磨轮旋转的嘶鸣,通红的金属被放出冷却池时“嗤嗤”的汽化声……
还有那些盔甲华丽,手持长戟的城市卫兵;赤裸上身,古铜色皮肤上汗水如同溪流的矮人工匠;空气中混合著金属、熔岩、油脂和烈酒的浓鬱气味;以及一阵阵掠过主干道,牵引整座城市空气循环的微风……
这是一种另类的,充满了野性气息的工业之美,陈默觉得自己的眼睛都不够用了。
在山腹之中富丽堂皇的城主府,陈默得到了熔火之城城主,一名名叫巴洛克的本地大贵族的热情招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