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渊则是先行离开大典现场,然后进入人间烟火,查看晋南八郡的后续情况汇总。
不出所料,在卫渊扫荡文坛后,不只是西晋,就连东晋的文士儒生也加入到对卫渊疯狂谩骂之列,并且有越来越扩大的趋势。
而十三太保此时无论是声望还是文章实力都是完全不够看,根本没有抵抗余地。好在赵王承诺的御用文人们已经到位,正准备登场。他们的文名比十三太保高得多,但也难以抵挡这股汹涌的骂潮。
最为讽刺的是,八郡重排界石,得天地认可,有大功德加持,锄禾真君由此无惊无险地晋升御景,还顺带狠狠嘲讽卫渊一番,深得太初宫诸修之心。
但同样是这一件事,因为温养减退,地气削弱,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不大不小的灾祸,部分地方田地因为地脉迁移而毁。于是这些都被文人们拿来当作卫渊倒行逆施、引发天灾的证明,痛批卫渊必遭天谴,不得好死,且挚爱亲朋、师长兄妹,都会遭遇飞来横祸,遇上种种耻辱,受尽折磨而死。
有好几篇文章看得卫渊道心不稳,怒不可遏,连夜通过各大商行下单,要取作者狗头。
其实重排界石之前,卫渊就对可能遇到的情况有所准备。遇到天灾,最重要的就是粮食。所以青冥大军四处抓捕文人官员之时,顺便将大批罐头军粮运到了各地,在每一县都设立了应急仓库。以备天灾发生时救济。
期间有不少文人士族暗中组织人手,试图突袭仓库,焚毁军粮,好让灾民饿死,以制造动乱,给卫渊制造麻烦。但他们过于高估了自己的战斗力,结果多次出现几百人突袭二十人驻守的仓库,然后被守军凶猛火力全部打成蜂窝的情况。现下青冥战斗道基数量极多,每五十名战士就会有一名道基队长。
在八郡普通百姓眼中,只知道自己分得了土地,领到了口粮,就凭这两点,已经让他们毫无保留地贡献了气运。然而他们都不识字,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没有人会在乎。
所以坊间邻里,能听到的只有卫渊在八郡的恶行。
卫渊一直在思考应该如何破局,但目前除了杀人之外似乎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办法。晋国朝堂上文人众多,但是卫渊虽然得到晋王支持,可是文人儒生领袖是左相右相,所以他们是绝对不会站在卫渊这一边的。
就算晋王下旨让他们写文章吹捧卫渊,最后得到的也多半是明吹暗踩,比如把卫渊类比成某个前朝权臣,天天夜宿宫闱的那种,以给卫渊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