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揆请辞,本官也没有脸面赖在内阁。”
张居正果然在这件事上选择了和高拱暂时结盟。
两人又看向赵贞吉。
赵贞吉纠结了片刻,也点头说道:
“本官也不是恋栈权位之人,本官也会上书请辞!”
说完,三人就看向殷士儋。
殷士儋看向三人怒道:
“你们这是逼宫!”
高拱和张居正面色平和,赵贞吉也沉默。
但是殷士儋怒气上来之后,很快又低下头。
苏泽上书,是因为自己辞让的奏疏。
外朝肯定认为,这是自己和苏泽商议好的,是和苏泽一唱一和。
明明自己什么都没做,就被苏泽绑上了贼船。
殷士儋满腔的愤怒过后,冷静下来也发现自己别无选择。
在场四位阁臣,只有他是必须要请辞的。
殷士儋拂袖道:
“此事过后,老夫就要归乡!”
作为和皇帝私人感情深厚的尊皇派,殷士儋的道德让他觉得这是落井下石,趁着皇帝重病逼迫皇权。
此时他已经坚定了去意。
高拱倒是无所谓,反正殷士儋去职,再让人填补就是了。
只要这一次内阁能共同进退,说不定苏泽这件事还真的能办成了。
但是高拱心中还有一个忧虑——海瑞。
海瑞是什么态度?
都察院掌管言路,海瑞在都察院不到半年,威望就镇压住了都察院。
如果海瑞强烈反对,这件事怕是无法推动下去。
高拱又想到,海瑞也被认为是“苏党”,虽然高拱不相信海瑞这种人会结党,但是他和苏泽有旧是肯定的。
就看苏泽如何说服海瑞了。
——
都察院内。
海瑞的公房大门敞开,这是他进入都察院后的规矩,“事无不可对人言”,海瑞和客人谈话的时候都是敞开大门的,不畏惧被任何人听去。
今日来到海瑞公房求见的,就是苏泽。
“见过海公。”
海瑞提倡去处政坛仿古之风,禁止朝廷官员再用古称来互相称呼,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苏泽也不敢称“大司宪”,但是副都御史又太难叫,干脆就直接称呼海公。
海瑞看向苏泽问道:
“苏通议是为了你的奏疏而来的吧?”
苏泽拱手称是。
海瑞看向苏泽问道:
“设中书五房公事,明内阁职权,这件事本官并不反对。”
听到这里,苏泽微微松了一口气。
海瑞是明白大义的,内阁权责不等,无法对六部九卿衙门进行有效管理,这也是大明长期的问题了。
有识之士早就提出要进行内阁制度改革了,只是没有合适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