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国体初论之其一

但是苏泽上书,是不是高拱点头的?如果高拱默许,那是不是也能代表高拱的心意?

是不是高拱默许,这事情的性质就不一样了。

以高拱的政治能量和政治声望,加上他曾经掌管吏部多年,说不定还真的能够推动成功这件事。

而且扩充内阁权力,这也是张居正想要的。

原因也很简单,高拱比张居正大十二岁。

现在张居正已经是内阁次辅,就算是不能斗倒高拱,他也是有机会担任首辅的。

现在支持高拱给内阁扩权,日后就是为了方便自己执政。

在这一点上,无论是四位阁臣原本是什么立场,这时候都是一致的。

如果高拱真的是要铁了心推动这件事,那张居正也不介意在这个时候和他联合。

赵贞吉也死死的盯着高拱,他也很了解苏泽,也和张居正一样,猜测高拱到底知不知情。

赵贞吉未原本不想要掺和这件事,但是他想要进行军事改革,却在兵部屡屡受挫。

原因也很简单,大明的内阁在制度上仅仅是咨询机构,阁臣没有僚属,很多事情都要自己推动。

赵贞吉又不是只有兵部的事情,他在兵部的时候,兵部自然不敢公然违抗他。

但是他不在兵部的时候,兵部不会按照他的心意运行了。

赵贞吉甚至都没有得力人手来督办兵部的事务,每次自己提出什么,兵部都会支持,然后就执行不下去了。

这就是明代阁臣的困境。

明代阁臣没有唐宋宰相的班底,又不可能万事亲力亲为,事情最后还是要六部九卿衙门去具体操办。

下面阳奉阴违,或者懒政,你阁老实际上没什么办法。

当然,阁臣可以让让言官弹劾不作为的官员,或者结党来让六部九卿衙门听从自己,或者利用自己的威望强行推动。

但无论如此,这都是盘外的招数。

唐宋宰相就不一样了,中书门下五房,直接可以前往各官署衙门督办,甚至可以直接惩罚办事不利的官员。

中书门下的意志得到贯彻,就能实现对朝堂的控制。

赵贞吉也在考虑支持苏泽的奏疏,但是他也知道这是对皇权的试探,所以他也在看高拱的态度。

高拱的脑海中也闪过无数的念头,子霖真是害苦了我!

高拱明白,自己无论如何怎么向百官解释,百官都不会相信,大家都会认为苏泽上书是自己指使的。

恐怕明天的时候,弹劾自己的奏疏就会堆满通政司了。

但是仔细思考,高拱又不得不承认,苏泽的时机把握的很好。

现在确实是加强内阁权力的好时机,甚至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的时机。

皇帝失语,太子年幼,也有放权的想法。

内阁又是大明数一数二的强势时期,六部九卿俯首帖耳,没有太多有分量的大臣会出来反对。

考成法控制六科,都察院还有海瑞坐镇。

想到这里,高拱决定认下来,给苏泽背书。

他说道:

“苏子霖此议,是把我们内阁架在火上烤啊。”

“本官愿意承担责任,向陛下上辞表。”

听到这里,在场的三人都明白了高拱的意图。

阁臣被弹劾上辞表也是正常操作,高拱带头上表请辞,是要让内阁一同请辞。

内阁全部请辞,中枢瘫痪,那皇帝就要承担巨大的压力。

这等于是高拱要用内阁集体辞职,来向皇帝施压来通过苏泽的奏疏!

但是前提是内阁必须要集体辞职。

高拱看向张居正。

张居正毫不犹豫的说道: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