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国体初论之其一

第 国体初论之其一

“李大人?”

徐叔礼的政治敏锐性不强,不明白苏泽这份奏疏的意思。

但是他看到李一元脸色难看,也知道这件事非同小可。

中书门下,简称中书,习称政事堂、都堂、政府、东府,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官署名,是唐、五代、宋时期宰相及副相处理政事的场所。

中书门下五房,这是唐宋的宰相配套设计。

这项制度始于唐代名相张说,张说在中书门下设置五房,设置“吏、枢机、兵、户、刑”五房,这些官吏都是政事堂的署官,也就是宰相的署官。

他们日常负责政事堂和各衙门的对接工作,协助宰相处理政务。

在大明,这项制度演变为中书科,变成了协助内阁处理政务的秘书机关。

大明内阁本身就名不正言不顺,本是作为皇帝的秘书设置,中书科又是皇帝秘书的秘书,职权上就是处理文书的官吏,地位不高。

但是唐宋的中书五房就不一样了。

唐宋是真宰相,中书五房就是“宰属”,也就是宰相的属官。

汉代开始,丞相掾虽然是丞相的属官,却是朝堂中举足轻重的大员。

古语云:

“三公,天子之肱骨,掾属,三公之喉舌。”

宋神宗元丰改制后,王安石变法的一个重要领导机关,就是中书五房,而中书五房的领导者,为“检正中书五房”,也被称之为“中书检正官”。

中书检正官协调宰相和外朝,协助宰相处理各种专业事务,还有督办各衙门的职权,可以说是非常关键的职位。

如果说苏泽之前借助天疫情,将“七品以下官员任免,六部九卿衙门庶务”归于内阁,还算是打擦边球。

那请求设置“中书门下五房”,那就是真的要将内阁抬成政事堂了!

涉及到如此重大的改革,如果真的给内阁设置中书门下五房,那内阁就彻底奠定了对外朝机构的领导地位。

那阁臣就是真宰相了!

李一元稍微一想,就知道这要面对如何巨大的压力!

首先废除中书省,这是太祖朱元璋的决定。

为了废除相权,朱元璋还专门叮嘱子孙,不得重设中书省。

你苏泽提议再设中书五房,那不是给中书科招魂?

这在祖制上,就会有很多守旧官员反对。

其次设置中书五房,明确设置内阁的辅佐机关,那就意味着确立了内阁对六部九卿衙门的绝对领导地位。

六部九卿衙门就一定甘心?

如今阁权大,但是不代表部权派就能乖乖就范。

李一元放下奏疏,长叹道:

“苏子霖是嫌弃我们通政司不够忙吗?”

紧接着,李一元将自己刚刚裱糊起来的“今日无事”彻底撕掉,对着徐叔礼说道:

“苏子霖一再挑衅外朝,这几日就等着弹劾文书堆满通政司吧。”

——

果不其然,苏泽这份奏疏送到内阁后,四位阁臣的脑袋都是嗡嗡的。

张居正、赵贞吉和殷士儋,都死死的盯着内阁首辅高拱。

高拱是顶尖政治家了,他脸色没有变化,但心中也全是茫然!

他明白同僚的想法。

苏泽是自己的门生,这是满朝皆知的事情。

身为弟子的门生,上书请求给内阁扩权,这到底是谁的指使?

张居正是最了解高拱的,毕竟最了解你的永远是你的对手。

张居正觉得这不是高拱的手段,更像是苏泽的,独走?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