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童工问题

在农业时代,十岁的孩子下地干活,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很多时候,十岁孩子已经可以承担大半个劳动力的农活了。

童农才是农业时代的常態,而童工是进入工业时代才出现的新事物。

甚至別说是童农了,就是童妓也是古代社会的常態。

杜牧不就写过,“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十三岁被父母送出去当歌妓,诗人都是习以为常的,甚至还要写诗称讚年轻貌美。

但是苏泽却知道,农业和工业是不同的。

所以问题不在於“童”,而在於“工”。

农活虽然也辛苦,但是和工厂做工的危险性是不能比的。

煤矿对於成年人来说都是很危险的,更不要说是孩子了。

这个年代的各种机器也都是的,很多机器操作不当就会出事故,一旦发生工伤事故就是非死即残。

而且以往给家里干农活,毕竟还是自己的孩子,也不会过渡的压榨。

但是在工厂就不一样了,工厂主是不养閒人的,当然是拼尽全力压榨。

苏泽从林秉正的信中知道,有些煤矿每天工作时间超过六个时辰,有些童工六个时辰都要在矿井下作业,劳动强度非常的大。

苏泽放下来信,他刚刚抽出一本空白奏疏,最后又放下。

童工问题不是一条法令可以解决的。

还是观念问题。

还是那句话,在工业时代之前,儿童都是要干活的,所以很多家庭不觉得將孩子送到工厂是错的,甚至孩子本人也都是这么想的。

贫苦的百姓本身就生活在温饱线上,缺乏劳动可能就会饿死,让孩子当童工也许是无奈之举。

工厂主也不觉得僱佣童工是什么可耻的事情,甚至有的工厂主还觉得,自己给了这些孩童工作,让他们得以餬口,反倒是一件善行。

苏泽拿起林秉正的信,找到了报馆的罗万化。

罗万化看完之后,首先也是义愤,他问道:

“子霖兄要我做什么?”

苏泽说道:

“童工问题首先是经济问题,是百姓难以餬口,所以才要让孩子干活。”

罗万化点头。

苏泽又说道:

“其次是观念问题,世人不觉得輟学去当童工是什么不对的事情,甚至童工本人都是这么想的,还有人將比十岁更小孩子也送入工厂。”

“所以要正本清源,还是要先解决观念问题。”

“所以我想请一甫兄將这些问题刊登到报纸,先引起社会討论,再想办法引导舆论重视童工问题。”

罗万化明白了苏泽的意思,他立刻说道:

“子霖兄!义不容辞!”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