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寄售,弱者的悲哀

持续了数日的小型渊潮,在全球范围内基本平息。

夏国境内,源武军和各地驻军正在清扫最后的残余,重建工作也在规划之中。

与此同时,蓝星共同体的全体会议也正在举行。

巨大的会议厅内,坐着来自蓝星共同体各成员国的代表,他们身后则是各自的随行顾问与记录人员,全息投影在会场中央悬浮,清晰地展示着全球地图与刚刚平息的渊潮作战数据,气氛庄重而肃穆。

共同体战略防御署署长,一位面容严肃、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的夏国将领,正对本次全蓝星共同体的小型渊潮防御作战进行总结。

“.综上所述,本次渊潮,是对我们过去两年防御体系建设成果的一次全面检验。”

署长的声音通过同步翻译系统清晰地传入每位代表耳中。

“数据显示,得益于源能引导术的推广、东锋军校体系的建立以及功勋兑换系统的激励,各成员国源能武者数量与平均实力均有显著提升。在应对本次危机中,大部分成员国展现出较强的本土防御能力,成功将渊潮遏制在可控范围内,尤其是几个主要大国,防御体系运转高效,损失控制在预期下限。”

随后,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沉重。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不足与挑战。部分地区,特别是源能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内部整合尚未完全到位的区域,防御依然艰难,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僵持,甚至.需要外部紧急支援才能稳定局势。”

“我们应当深刻总结教训,我们认为,未来共同体应在以下方面加强合作:情报共享机制的实时性与精准度需提升;跨区域快速反应力量的建设应提上日程;针对高等级巢穴的联合清剿预案需要进一步完善.”

署长的总结客观而严谨,既肯定了成绩,也不回避问题,为后续的讨论定下了基调。

随后,进入各国代表发言环节。

英吉利代表率先发言,肯定了东锋分校在提升本国源能防御力量中的核心作用,并强调了在伊丽莎白女士与陈宇校长领导下,伦顿塔防线最终稳住并反击的成功经验,提议加强各分校之间的横向交流。

罗斯国代表嗓音洪亮,着重赞扬了本国东锋分校培养出的“巨熊”特战队的顽强,以及重型装备在正面战场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提出希望共同体能在极地环境作战装备技术上提供更多支持。

法兰克、容克德等国的代表也陆续发言,内容大同小异,无非是强调自身努力、感谢有限合作,并委婉提出各自的需求。

阿美莉卡代表则了大量篇幅阐述其国内源能部队与东锋体系融合的“独特优势”与“宝贵经验”,语气中带着一丝试图找回场子的意味。

整个会场的气氛,虽然严肃,却隐隐带着一种“大局已定,问题可控”的松弛感。

直到几位非洲国家代表发言。

会场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那几位肤色黝黑、面容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与焦虑的代表。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