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后,他缓缓开口,打破了短暂的沉默:“林毅同志的眼光,很长远。文化的影响力,确实润物无声,却又根基深厚.”
“当然,王部长的顾虑也很重要,提醒我们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误解。”
他最后拍板道,“设立分校,辅以语言和文化教育,这个方向我认为是可行的,也是高明的。”
“具体操作上,如何把握‘认同’与‘尊重多样性’的平衡,如何设计课程体系,需要外事、宣传、教育部门和东锋军校共同深入研究,制定出细致、稳妥、有说服力的方案。”
李振国一锤定音,将林毅的提议,纳入了正式的决策轨道。
会议室内,众人看向林毅的目光,已然不同。
这位年轻的强者,不仅拥有颠覆性的武力,在战略思维和格局上居然也毫不逊色。
当最重要的两项议题基本敲定基调后,后续的会议内容转向了更为具体的科研攻关、基础设施恢复、民生保障等国内事务的汇报和讨论。
对于这些领域,林毅没有贸然发表意见。
他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专注地聆听着各部门负责人的汇报。
将诸如“第七号大型聚居点电网初步恢复”、“新型抗旱作物在西北间隙区试种成功”、“三号地下兵工厂产能提升计划”等信息一一记在心中。
这些看似琐碎的信息,如同拼图一般,帮助他更全面地了解当前夏国在废墟上重建的切实进展和面临的困难。
从一个国家的恢复能力,往往能窥见其未来的潜力。
会议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