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请老爷子赐教

末了不忘补上一句:“听闻吴记川饭亦在受邀之列,按惯例,吴掌柜定会推陈出新。子由啊,你难道不想尝尝鲜?”

“你听谁说的?你这几日都没出过门。”

苏辙怀疑哥哥在“忽悠”自己。

苏轼笑道:“放榜后,我结交了许多有识之士,足不出户亦可知天下事。”

这是实话。

大苏高居开封府试第二,不消他主动结交旁人,旁人自会登门拜会。

这回苏辙并未过多纠结,因为老苏替他做了决断:“赐酺当日,我等同往!”

苏洵多次进京,遇上天子赐酺却是头一回,正如大儿所言,此等盛会,无论吴记川饭是否在列,都不容错过!

抱持同样想法的还有一众在京举子,以及落榜者欧阳发。

至于赵宗实、赵仲针等宗亲,以及李玮、张尧佐等外戚,自然也不会缺席。

比起赐酺宴,眼下另有一宴更令李玮上心——崔白已绘得一幅秋景图,按约定可换取吴掌柜的一席珍馐。

是日,李玮约上郭若虚、崔白、郭旭和祁序,特意选在吴记即将打烊之时登门。

李二郎刚把布招扯下来,见着来人,忙进厨房里通传。

吴铭知其来意,心中暗喜。

那日同李驸马定下以画换肴之约后,他便回去仔细查过崔白的生平。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多的就不说了,一言以蔽之:这位大佬不仅在本朝士大夫眼里是一位有着高洁情操、能变院体鸟画之“格”的伟大艺术家,在我国的画史上同样享有崇高的地位。

崔白最擅鸟画,“虽以败荷凫雁得名,然于佛道鬼神,山林人兽,无不精绝。”

他这一生作画甚丰,仅《宣和画谱》就载入 ,目前已知的传世之作仅有三幅,即便算上疑似的,也不过八幅,分别藏于故宫和台北故宫。

民间或有珍藏,但亦无法辨明真伪。

吴铭仔细读过两界门慢递的详细规则,关于哪些东西有望被选作慢递对象,第一条便是:必须是他人自愿赠予的具有一定价值的事物。

赠画显然完美符合慢递的要求。

前有二苏联名的墨宝和欧阳修亲题的匾额,如今又有崔白的画作……

怎一个爽字了得!

吴铭强抑上扬的唇角,含笑迎至店外。

见礼罢,邀三人进甲字雅间叙话。

崔白性情疏阔,不喜虚辞,甫一落座,不待闲聊,便径自取出画卷,徐徐展开。

“此画名为《秋风野渡图》……”

三人的视线俱已落在素绢之上。

但见画卷右起,几株老树斜欹水畔,枯枝疏瘦,叶已半凋,其下丛生着蒲草与芦荻。一叶扁舟系于老树根旁,舟身半朽,随波轻荡。

中景处,大片水泽烟波,湖面上败荷残枯,浅滩处凫雁缩颈,水天相接处,唯见几痕远岫淡影,笔意极淡,更觉萧瑟清旷,秋意透纸而出。

吴铭虽对绘画一窍不通,但基本的审美还是有的,此画构图之精妙,气韵之生动,意境之悠远,即便是他这样的门外汉亦为之心折神驰。

如果在现代,他会大呼牛逼!

但这里是宋代,他当即拊掌赞道:“妙极!这秋野苍茫之态在崔先生笔下展现得淋漓尽致!此画悬于壁间,顿令小店蓬荜生辉!”

“吴掌柜过誉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