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知此番赐酺,朝廷只宴请五百庶民,列席者无不是各行各业的翘楚,以及八十岁以上的长寿者。
庶民将于宣德楼下宴饮,官家和宰执重臣则在楼上观酺,此等殊荣,岂是街边设摊贩食所能比拟?
周日早上,三老驾到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询问赐酺宴的相关事宜。
经过这段时间的恶补,三老对赐酺已有一定的了解,基本意涵不消儿子(孙儿)解释,他们想要知道的是吴记在本次赐酺中所扮演的角色。
“没啥角色,打个酱油而已,重在参与。”
吴铭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简略告知。
得知孙子辞去c位不要,吴振华立刻竖起大拇指:“对了的!脚踏实地方为正道!”
又问:“那你打算做啥子菜嘞?还是卤菜哇?”
“卤菜得做,但不止卤菜,现在有了餐车,外出摆摊可以带上风炉,有了火源,就可以搞新样了。爷爷,这事还得请您赐教。”
三老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尽管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可教的,吴振华仍大手一挥道:“啥子赐教不赐教哦,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有啥子不懂的,尽管问!”
吴铭笑道:“我想趁这几天,把画学会。”
画的成本低廉,制作简便,造型美观,用作庆典美食再合适不过了。
当然,光有画还不够,吴铭还有另一手准备,把画学会了再说。
吴振华二话不说,立刻回街对面的家里取来一应器具和一本“秘籍”。
“这里头都是我以前倒饼儿积累的经验和方法,很详细,一看即会。倒饼儿本身不难,主要还是多练。你有啥子不懂的,尽管问我。”
吴铭倒没急着翻看,先干正事,等夜市时再看也不迟。
忙忙碌碌又一日,转眼日落西山。
现如今,三个厨娘操持夜市已游刃有余,吴铭完全可以当个甩手掌柜。
难得清闲,正好在灶房里练习画。
见师父学做画,谢清欢大感意外:“竟还有师父不会做的菜?”
吴铭正色道:“学海无涯,无论厨艺多高,都不可失了求知之心。”
三个厨娘闻言不禁肃然起敬,心想无怪吴掌柜能以厨艺证道,灶王爷的格局,远非凡俗可比。
吴铭翻开那本略有些泛黄的笔记本。
老爷子的画是自学的,笔记本里记载的样式,论复杂和精美程度,当然不能和非遗传承人的独门绝技相比,也没有时下流行的立体画。
有也无用,短时间不可能学会。
在现代人看来,这些样式或许相对简单,考虑到他的食客是宋人,学会这本秘籍,足矣。
吴铭燃起风炉,开始依葫芦画瓢。
他本身是个厨子,虽说此前不曾做过画,但学过操作更精细的食品雕刻,不至于颠三倒四,手忙脚乱。
他不打算全学,只学十二生肖。老爷子所言不虚,照着笔记里的方法把图案画出来不难,难的是品控。此事无捷径,唯有反复练习,熟能生巧。
……
两日后,朝廷将于旬休赐酺之事已然传遍京师内外。
在改年号的一系列活动中,唯有赐酺不限身份地位,庶民亦能参与其中,是难得一遇的美食盛会。
届时,东京城里的各大食肆、诸位名厨,皆汇聚于内城的东西御街上设摊献艺,断不容错过!
这正是苏轼用以劝诱弟弟的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