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宫中来客

改元于朝廷是天大的事,对民间的影响却没那么大,寻常百姓的日子该咋过还咋过,对吴记川饭的影响就更小了,无非是以后记账、立契时得换个年号。

要问谁最期盼改元,那定是囚犯无疑,因为改元意味着大赦天下。

由于赵祯老是担心有人含冤受屈,所以本朝降赦比较频仍。仁宗在位四十余年,降赦超过一百次,其中大赦二十二次,主打一个宁纵勿枉。

不过宋代的大赦天下并非“不问是非,一切纵之”,诸如十恶罪、杀人罪、犯赃罪,以及那些预期到大赦而故意犯罪的罪行,已经被排除在赦免的范围之外。

改元的诏令正是由欧阳修亲笔拟写,今日朝参时宣之于众,辰时过后已然传遍京中及京郊各大府衙。

这些府衙早已听闻风声,此时便将衙内所有带“至和”字样的文告撤下,替换为嘉祐。

各色礼庆活动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以往,这些活动是和元旦大朝会一并举办,今年特殊,且因是多事之秋,须办得隆重喜庆些。

赐酺宴只是其中一项活动,由位于禁中的内诸司操办。

具体而言,由入内内侍省勾当其务,由六尚局即尚药、尚食、尚辇、尚酝、尚舍、尚衣六局负责当日的宴饮事宜,其余诸司如翰林司(即茶酒局)、内香药库等协助配合。

入内内侍省是宋代宦官的管理机构之一,和内侍省相对应,后者不入禁中,无法接触皇帝和后妃,地位自然远不如前者。

李宪拿着内东门司开具的凭由,过凝晖殿,出会通门,殿中省六尚局已遥遥在望。

会通门是通往禁中的入口,宫禁里的买卖进贡,皆由此入,官家的早晚膳,也由御厨房做好,再由传膳的内侍经此门送入。

正值早膳,宫内寂寂,间或有呼喝传令之声杳杳传来。

自殿中省至凝晖殿,禁卫成列,严加把守,闲杂人等不得过往。

李宪只好退至一旁稍候。

不多时,便有身穿紫衣,头戴幞头的内侍手托食盒,其上以黄色的绣龙食巾笼罩,左手携一方红罗绣手巾,依次自会通门进入禁中,早膳菜肴不过十余盒。

另有二十余人手托金色瓜形食盒紧随其后,因御厨房只供早晚两膳,便预先备下这些菜,以防官家不时取用,宫中谓之“泛索”。

秋风挟裹着寒意呼啸而过,这天是越发凉了。

李宪紧了紧衣襟,见传膳队伍的脚步不疾不徐,心想官家可怜哟,等这些菜送至御前,只怕已凉了大半,再是珍馐美馔,放凉后也不会好吃到哪儿去。

许是因此,官家时常会差张供奉出宫捎些民间的吃食回来。

似这等出宫跑腿的活计,自不劳张供奉亲自走一遭,往下层层转交,往往会落到李宪手里。

非是他资历浅官阶低好欺负——资历浅是真,他年仅十五,在禁中当差不过三载。

但他的官阶并不低,在内侍的十一级官阶中,入内黄门位于第六级,宫中官阶同他持平及高过他的内侍仅百八十余位。

李宪完全可以将此任转交给底下人,之所以没有这样做,主要还是因为年轻气盛,久居禁中闷得慌,有意出宫透透气。

在宫里他不算什么人物,但到了民间,谁人不尊称他一声“李中使”?

久而久之,凡有出宫跑腿的活计,便会落到他头上,因他差事办得好,前些日子还得了张供奉的赏赐,真是意外之喜!

此番赐酺,需邀请民间食肆共襄盛举,别家都可由四司六局去张罗,唯有一家名为“吴记川饭”的食肆,张供奉特意嘱咐,要他亲往一探。

李宪不明所以,很识趣地没有多问,领了凭由,径往东华门而去。

待传膳罢,他接着往南走,过殿中省,出宣祐门,转而向东,不远便是左嘉肃门,有禁卫和内侍值守,管控出入宫禁的人和物。

“王班直——”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