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李锦林:这给我干哪来了,还是天朝吗!?(3.4k)
接下来,霍元鸿继续练着剑术。
先前是将纯粹剑招先完整演练出来,只需在剑谱基础上做细微调整,这个是最快的。
然后现在,就是真正的练剑了,他要做的,就是将自己学过的太极腰、八卦步、形意劲融进去。
像先前他学形意的时候,是学一招融汇一招,直接化入了自己的功夫体系中,不过那是一招招传的缘故,如果是一口气将整套传完再融,其实也没多少区别。
而且当时学形意,是为了将形意融入原本的拳术体系中。
而这次,是要以这门剑术为根基,以三门内家拳施展剑术,融汇的方向与此前不同。
况且这门剑术,前四十九剑都是为了第五十剑蓄势,看似有五十招,其实就是一招,自然得整体练出来了再融汇。
他先琢磨的是八卦步,练过的九宫八卦步倒是正好能派上用场。
“以步带身,以身运剑,剑术里的八卦步,就是通过弧线走转,调整攻防角度,走为百练之祖……”
练着练着,他的步伐就愈来愈从容,施展剑术时身体就仿佛化作了一个天平,以步法协调平衡周身力量。
【霍氏剑术(10%)】
然后……
“太极腰……”
霍元鸿默念着剑术精髓,将心神投入到这刚刚练成的霍氏剑术之中,运起太极劲,练了起来。
每一次剑招的起落转折,每一次腰胯拧转、脚步腾挪带来的劲力传导,每一次呼吸吐纳与剑势起伏……
所有的这些细节,都在他心头掀起密密麻麻的感悟。
仿佛在另一个时空里,他已将这看似简单的“刺”、“劈”、“点”、“撩”等基础剑式,结合着太极的腰胯发劲,反复锤炼了千百遍。
每一次锤炼,都会让他对太极腰和剑术配合的体悟更深,不断修正着肌肉记忆的微小偏差,优化着力量传导的路径,让那最终一剑的“势”积累得更加磅礴、更加凝练。
“腰为车轴,剑如车轮,剑招变化的根本,是由腰部旋转来带动……”
霍元鸿很快就生出明悟,放松腰胯,将腰力与剑招协调起来,达到了“腰微动而剑势大动”的境界。
【霍氏剑术(20%)】
接着,就是“形意劲”。
“八卦劲,是好像被旋风卷着走,太极劲,是宛若被流水漂着走,而形意劲,就是如被山岳推着走……”
“通过脊柱发力、截劲抢攻、刚整爆发,与太极的柔化、八卦的旋拧共同构成内家拳劲法的体系……”
在将形意劲糅合进入后,他再施展剑五十式时候,就仿佛在刺枪一般,裹挟着凌厉的穿透力。
八卦步,是用脚转,太极腰,是用腰转,形意劲,是用手转。
【霍氏剑术(30%)】
“还缺了点东西……”
霍元鸿道了声。
很快,他就生出了明悟。
神!
太极腰、八卦步、形意劲、武当神,前三者他都有,唯独武当神,或者说拳意御剑的练法没有。
就好比练内家拳,只学了招式打法,没有学练法,虽依然能发挥效果,但效果肯定没有掌握练法那么好。
唯有掌握了拳意御剑的心法,才能从“用脚转”到“用腰转”,再达到“用手和头转”的周身协调境界。
“先练着吧,也不知道李老爷子到底是什么态度……”
霍元鸿沉吟了声,还是决定先自己练练,请郝鹤翔、杨峻峰帮忙试探下李锦林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