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阿耶阿娘,孩儿出息了

他就是我的学生,咋滴!

你们咬我啊!

李世民也注意到温禾的小动作,暗自失笑。

随即抬眼看向吴生,语气缓和了些:“但说无妨。”

“臣以为,分配耕牛不应拘于古法,也不应论爵位田产,当以村落,按户数与人丁核定数量。”

吴生定了定神,继续说道。

“比如一村有百户、五百丁,便配五十头耕牛,由村长与村民共选三位‘牛长’,专门负责耕牛的饲养与调度,农忙时,按各家的田亩多少排班用牛,田多者多排,田少者少排,无田的流氓可帮‘牛长’饲养耕牛,以劳换用牛之权,农闲时,‘牛长’需带着村民给耕牛割草、检修牛棚,若耕牛生病,全村共出药材钱医治。”

他口中的流氓可不是后世那些混混的意思。

所谓流氓,没有土地没有房子,没有财产的人。

也就是所谓的无业流民。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

“如此一来,流氓能用到耕牛,村民能合力护牛,豪强也无法独占,毕竟耕牛归全村共用,村长与‘牛长’若敢偏袒豪强,村民便可联名上报州县,罢免重选,臣出身乡野,深知村民齐心的力量,此法虽无古法可依,却最贴合民间实情。”

就像是后世建国初期时的拖拉机。

有些地方,一个乡肯定就两三台拖拉机。

全乡的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生产队,都要集体对拖拉机进行维护和保养。

这番话话音刚落,殿内瞬间鸦雀无声。

百官皆露出惊讶之色。

此前的举子皆言古法,唯有吴生跳出书本,而且这法子,确实让人挑不出半分错处。

只是……

他们的利益呢?

若是这些牛都给了那些贱民。

他们这些人就什么都得不到了。

只见群臣中有人跃跃欲试,不少人都想站出来反对。

可就在这时,只见李世民猛地拍了下龙椅扶手,脸上露出大喜之色。

“好!”

“你这法子,不循古法,却贴合民生,不谈虚理,却能解实际之困。”

说着,他转头看向站在百官中的温禾,语气里满是赞许。

“温嘉颖,你倒是会教学生,你这先生当得好啊!”

李世民知道,吴生定然没有这般见识。

毋庸置疑,一定是温禾教授他的。

百官的目光瞬间聚焦在温禾身上,带着几分复杂。

刚才想出来的人,都缩了回去。

利益是重要。

可是命更重要的。

不说这个人是那个百骑煞星的弟子。

单单吴生说的那番话,不用猜也知道,一定是温禾说的。

若是此刻出去反对,只怕明日百骑就要踹开他们府门了。

那些人连忙收回自己的目光。

罢了罢了,大不了,日后直接去和前方的将士们购买就是了。

得罪了温禾这个煞星,不值当啊。

听着李世民的夸奖,温禾连忙出列,躬身行礼,咧嘴笑道。

“陛下谬赞了,吴生能有此见解,皆是陛下圣明,广开科举之门,让寒门子弟有机会展露才学,亦是吴生自身勤勉,善于观察民间疾苦,微臣不过是在他困惑时,稍作点拨,做了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实在当不起陛下夸赞。”

“你啊,倒是越来越油嘴滑舌了。”

李世民笑骂了一声,语气里却没有半分责备,反而带着几分亲昵。

“不过你说得也有几分道理,科举本就是为了选拔能办实事的人才,而非只会死读经书的腐儒,吴生,朕赏你五匹绸缎、百贯钱,待殿试结束,便授你为从九品下的县丞,前往雍州任职,将你这‘耕牛分配之法’在雍州试行,若成效显著,再推广至全国!”

吴生傻眼了。

愣住原地好一会,直到御阶上的高月喊道:“吴县丞,还不领旨谢恩。”

吴生这才反应过来。

“臣谢陛下恩典!”

又惊又喜,连忙跪地叩首,声音都带着几分哽咽。

他从未想过,自己一个寒门子弟,竟能得到陛下如此器重。

这多亏了先生啊!

阿耶阿娘,孩儿出息了!

如果不是现在还在太极殿内,他定然去抱着温禾大哭一场。

李世民看着殿内的景象,心情越发愉悦,又看向剩下的举子,朗声道。

“接下来,朕再问第二题,朔方新定,流民众多,如何安置流民,既能让他们安居,又能为大唐增加赋税?诸位可大胆直言,不必拘谨!”

殿内的气氛重新活跃起来,举子们也渐渐放下了紧张,开始认真思索应答之词。

温禾退回百官之列,目光落在孟周与赵磊身上,见两人眼神明亮,显然已有所准备,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