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宗听出他话里的调侃,也不恼,笑着跟上温禾的脚步,凑到他身边压低声音:“小娃娃,你可别忘了之前咱们说好的事,昨日倭国使团已经离了长安,往登州港口去了,苏我虾夷那老东西走了,咱们的计划是不是该启动了?”
“苏我虾夷走了?”温禾脚步一顿,有些诧异。
“我还以为他们会在长安多待几日,没想到走得这么快。”
他沉吟片刻,连忙追问:“他走之前,没私下接触工匠吧?尤其是烧制玻璃、纺织或是造船的匠人,有没有想跟着他出海的?”
“自然没有!”
李道宗拍了拍胸脯,语气带着几分自得。
“从倭国使团住进驿馆那天起,本王就派了人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但凡苏我虾夷接触过的工匠,不管是官窑的老手艺人,还是民间的小匠人,都派人去警告过了,敢跟着倭人走,就是通敌叛国,抄家灭族的罪。”
“陛下让黄春派百骑在暗中跟着,严防他们偷偷带工匠出海。”
他瞥了温禾一眼,带着点不服气:“你这小娃娃,倒还不信本王的本事,这点小事,本王还能办砸了?”
温禾闻言,默默点头。
难怪李道宗今日特意上门,原来是为了这事。他心里盘算着。
既然苏我虾夷已经离京,那之前安排在鸿胪客馆附近待命的百骑,也该行动了。
“周伯,你去让齐三备车,我要去百骑司一趟。”
温禾转头对周福吩咐道,说完便转身朝着自己的房间走。
“我去换官服,片刻就来。”
李道宗见状,连忙快步追上去,一边走一边问:“诶,小娃娃,你等等本王,你去百骑司做什么?是不是跟倭国使团的事有关?带上本王一起啊!”
温禾头也不回地摆了摆手:“任城王还是回鸿胪寺忙你的吧,百骑司的事,你掺和不来。”
他可没打算让李道宗跟着。
百骑司接下来的行动涉及暗中排查,多一个人多一分变数,更何况李道宗性子跳脱,指不定会闹出什么事来。
李道宗却不依,跟在温禾身后不依不饶:“怎么就掺和不来了?之前计划的时候本王也在!你这小娃娃,别想把本王撇在一边……”
……
“听说了嘛,这一次倭国急匆匆的离开,说是要买工匠,陛下不答应,他们一怒之下这才走的。”
鸿胪客馆外,两个穿着绿衣的小吏,压着声音说着话。
“还买啊,上一次他们可是了十万斤白银,才买的一个工匠,他们倭国有那么多银子嘛?”
“怎么会没有,你还不知道把,倭国有好几处银山,要不是他们离大唐太远了,陛下早就发兵了。”
两个小吏聊的入神。
没有发现,就在他们不远处,几个高句丽打扮的人,正竖着耳朵听着。
“小声点,这可是机密,你莫要让别人听了去。”
“怕什么,这地方通译都是咱们的人,那些外邦的又听不懂咱们说的话。”
那说话的小吏不以为然。
但另一个还是有些担心,便不再说起这个话题了。
“倭国那边,有什么银山,这个消息,唐国人是怎么知道的?”
一个高句丽人,惊讶道。
“肯定是倭国人自己泄露的,即便是我们,也只知道日本的石见有一座银山,这还是之前一个倭国人喝醉后透露的,不过现在看来这个消息应该是真的。”
那几个高句丽人,都不由看着彼此一眼。
“可是我们离倭国太远了,中间还隔着新罗和百济。”
“或许可以先灭了他们!”一个高句丽人脸色发恨。
其余人都摇着头。
如果说灭就灭,那新罗和百济也就不会留存在现在了。
“只能先回去禀告大王了。”
这几个高句丽都是高建武的人,不过他们心里也清楚,若是想进攻倭国,还是要得到大对卢的同意。
与此同时。
在新罗和百济使团附近,也发生着同样的一幕。
而在鸿胪客馆不远处的酒楼上。
正有一双眼睛,盯着那几个说话的小吏。
“倭国的银山吗?”
那人冷笑一声,将手中的酒杯重重的砸在桌案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