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4章 王君繁荣(合)

“兴义侯的造化宝船乃圣皇亲赐,奉旨南下,从咱们沧州经过是沧州荣幸,邓知州亦会出面宴请兴义侯,到时候千万别丢了沧州人的脸。立轩,你又打什么瞌睡?昨晚是不是又没好好睡觉?一个个都给我精神点,别丢份!”

“明白。”

“没有劲,听不见,根本听不见,这么小声还想登上兴义侯的船?再说一遍。”

“明白!”

“好,很有精神。”族长满意点头,负手踱步,“兴义侯得封十三口岸,大多是渔村转港口,然而你们莫要小看渔村,背后人口不少,百废待兴,正需要人才建设,这就是机会,一步登天的机会!宰相门前三品官,夭龙门下狩虎师。

当年的威宁侯、如今的越王,从北到南,一路招人,声势浩大。兴义侯为其学生,极有可能效仿,留下佳话,考验你们的意志和精神,三个月,给你们准备的念经法门都好生修行?”

“族长放心!修行纯熟!日益精进!”

“好!”

两岸芦苇丛生,苇盛开,白毛纷扬。

沧州乃帝都门户,能扎根此地的各大家族,自有消息渠道,带领族中优秀子弟,早早来到码头,跟随知州迎接王座。

兴义侯同越王的关系不是秘密,早年事迹也被人传出。其人尚处微末,摸出一枚无双玉牌,面对王爵招揽,兴义侯不拜师不认亲,连越王也无奈,只得收作记名弟子。

知晓此关系脉络,自然要善加利用。

一如科举前,考生搜罗“程墨”,即乡试、会试考官所写的范文,或中举考生的文章,先揣摩考官心思,再写文章,事半功倍。

四月兴义侯叩开天关,“群山”皆知,消息灵通的大族,早在五月就开始准备,晚的也是六月,提前几乎半年到三月,专门让族中子弟锤炼精神和意志,一鸣惊人,势必拿个银牌金牌。

江风浩浩。

九月入秋,仍不免燥热。

无聊冒汗的等候中,“淮”字王旗冲破江雾,浩浩而来。

“来了!”

众人精神一振,挺直腰背。

目睹沧州知州登上小船,驶向宝船,招呼王座停歇。

脖子从右扭到左。

又目睹王座不停,经过沧州港,继续南下,浩浩而走。

“?”

“宝船怎么没下锚,不减速?船老大是谁,怎么开的船?”

“不靠岸吗?”

“走了!真走了。”

“走了?谁走了,去哪?”

“宝船离开了!族长,兴义侯,啊,不,淮王离开了!”

“啊?”

众人愣怔原地,惊觉梁渠真的没打算停船靠岸,顿时慌张。

和想的不一样啊。

一鸣惊人呢?

小船靠岸,沧州知州落寞而归。

“邓知州,怎么回事?淮王怎么不下榻?可是咱们沧州哪里得罪淮王?哪里招待不周。”

“是了,一定是,淮王肯定记恨当年沧州遇袭案呢!哎,都是鬼母教的错!”

“别乱猜。”知州邓应申摆摆手,“淮王没那么小器量,昔日沧州遇刺本是意外,焉能怪罪到咱们,此行南下,淮王并不打算招人,非是故意针对我们沧州,我见到了淮王师父杨宗师,杨大人说如若有心,可自去江淮谋前程。”

“这……”

众族长眼前发昏,天旋地转。

自谋前程同沿途招募登船分量可完全不同。

何止是押题押错,简直就没考。

“我早说,兴义侯师父可是淮阴武堂的山长,天下第一武堂,哪用得着咱们。”

“傻卵马后炮。”

“你他妈!”

“哎,睡觉。”

天色尚未大亮,族人大失所望,调头散开,回去睡个回笼觉。

芦苇丛中,寥寥数位年轻人盯紧宝船,直至其消失视野之中,涌现出强烈不甘,家族中本就被压一头,为何……

“走吧。”

肩膀耷拉,似被抽走精气神,一如入秋后发白的芦苇。

宝船劈波逐浪,杨东雄回房,徐子帅蹲在栏杆上吹风刷牙看乐子,端个水杯嗬啦嗬啦,吐去牙粉,甩上毛巾。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