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问道:“大师,修炼这《龙象般若金刚体》,气血日益强盛,是否会反过来影响体内真罡的运转,尤其是对真罡外放的精细操控?”
七苦闻言,缓缓摇头,“不会。《龙象般若金刚体》乃是专精炼体的无上秘传,其要义在于挖掘肉身神藏,凝练气血,强健筋骨皮膜,直至身若琉璃金刚,气血如龙象奔腾。”
“它与真罡修炼,一主内,一主外,路径不同,并行不悖,甚至修炼到高深境界,强横的体魄能为真罡提供更坚固的载体和更磅礴的源泉,二者应是相辅相成才是。”
他顿了顿,继续道:“而且此功法乃世间公认的五大炼体秘传之一,若能修炼至最高境界,肉身成圣,拥有降龙伏虎、担山赶月之无上伟力。”
说到此处,七苦眼中也掠过一丝向往,但随即化为平静,“……然而,据贫僧所知,自上古以降,即便在我佛门鼎盛时期,也未曾听闻有人真正将此功法修炼到那传说中的最高境界,即便是当代佛门,诸多高僧大德,也无人能够办到。”
陈庆听到这里,眉头暗皱。
既然七苦大师明确表示炼体与真罡并无冲突,那他体内真罡的异样,根源恐怕就不在《龙象般若金刚体》上了。
那又会是什么原因?
是五行真罡本身在向内罡向外罡转化的关键节点上特有的现象?
还是其他未曾察觉的因素?
又向七苦请教了几个关于气血搬运的问题后,陈庆便带着疑惑告辞离去。
七苦站在原地,望着陈庆消失的背影,若有所思。
陈庆离开狱峰,心中疑虑并没有消散。
“既然非是炼体功法之故,那问题必然出在真罡本身。”
他脚下方向一变,径直朝着万法峰而去。
万法峰作为天宝上宗收藏功法、典籍最全之处,除了核心的传功殿,更有诸多存放前辈心得、武道论述、以及各种奇闻秘录。
陈庆此次的目标,并非高深的武学秘籍,而是那些关于真罡本质,尤其是内罡、外罡转化,以及真罡融合相关的理论基础与前辈经验谈。
值守弟子验过他的身份玉牌后,陈庆便缓步走了进去。
他目标明确,开始快速而仔细地翻看起来。
《内罡外罡辨析》、《真罡外放精要》、《异种真罡融合之我见》……一本本或新或旧的典籍被他取下,飞速浏览。
他的心神高度集中,无数关于真罡的论述、猜想、乃至融合的案例,如同溪流汇入他的脑海。
时间一点点过去,陈庆站在书架间,时而凝眉沉思,时而摇头。
内罡境界,真罡蕴于体内,如臂指使,运转圆融,重在积蓄与体内循环。
外罡境界,需将真罡透出体表,隔空伤敌,对真罡的掌控要求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要求其如丝如缕,凝聚不散,变化由心。
他之前的理解并没错,但此刻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翻阅的大量典籍,一个此前被他忽略,或者说因进展顺利而未曾深究的关键点,逐渐浮出水面。
“五行融合……我体内的五行真罡,威力确实远超单一属性的上乘心法真罡,甚至感觉不弱于那些以绝世心法筑基的真传弟子……”
陈庆放下手中一本泛黄的兽皮卷,他的眉头越来越凝重。
“厉师说过,五院心法源自《混元五行真解》残篇,缺失的是统御五行、令其相生相克、循环不息、最终熔炼归一的——总纲!”
“我凭借五种属性异宝,强行将五道真罡引导相生,形成循环,最终融合,这融合后的真罡,看似强大,包罗五行特性,但恐怕……并非真正的‘混元五行真罡’!”
他想到了最初融合时的艰难,以及最后关头五道真罡险些排斥崩解的场景。
那时只以为是境界未到,控制力不足。
如今看来,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没有总纲!
没有总纲的指引,他所谓的融合,更像是一种粗暴的挤压和平衡,是利用五行相生的原理,强行将它们糅合在一起。
这个平衡体在内罡阶段,局限于体内运转时,尚能维持。
因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真罡主要听从意念引导在既定经脉中运行。
可一旦涉及到外放,需要真罡离体,与外界天地元气接触,承受各种复杂因素的干扰时,这个不稳定性就开始显现了!
“就像五匹烈马,被我强行用绳子拴在一起驾车,在平坦大道上尚可,一旦需要它们跃涧过溪,各自的方向和力道稍有差异,便会相互拉扯,导致车架不稳,甚至绳索崩断!”
陈庆眼中闪过一丝明悟。
“我所融合的,是五行真罡,是五种属性真罡的聚合体,威力源于量的堆积和属性的多样。而《混元五行真解》所要修炼出的,应该是混元五行真罡,是一种质变后的、浑然一体的真罡!”
“前者是合,后者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