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像郭勋一样曾大肆侵占百姓利益的权贵;
希望继续维持朝廷现状,维护自身权益的既得利益官员集团。
鄢懋卿觉得自己能够看明白的事情,朱厚熜肯定不可能看不明白。
所以这回朱厚熜才会又拉下脸来,命他以义子的身份,想办法用些“见不得人”的办法拉郭勋一把。
这对朱厚熜来说,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说白了,就是让鄢懋卿站出来替他背负这口又大又圆的黑锅……
“这怎么能行?”
鄢懋卿在心中啐了一个。
他的“鄢党”才刚刚起步,而且是以信仰先行的英雄流。
这一波搞下去,他的名声一坏,信仰自然崩塌,“鄢党”还怎么维持的下去?
日后还如何在朝堂上给呼风唤雨的朱厚熜漏雨,如何众志成城引起朱厚熜顾忌,助力他有朝一日致仕回乡?
除此之外。
鄢懋卿还从这道奏疏中,筛选出了一个关键人物中的关键人物。
此人不是旁人,正是左都御史王廷相!
这个人在史书中的名声还算不错,说他廉洁奉公、学识渊博,慎明刑狱,秉直不阿。
他执掌都察院多年,在国家的教育、防务、反腐、律法和军事上都有不少建树。
尤其是提督团营的过程中,还将京畿驻军的徭役、贿赂、空缺等问题摆到了台面上,积极改革制度,的确起到了一些作用。
另外。
他还是朝堂中极少数批判程朱理学为伪儒学,批评阳明心学为异端,也否定佛教道教。
主张“气学”,并在“气一元论”基础上创立心学的思想家。
他的主张在鄢懋卿看来,是这个时代最为科学的主张,已经进入了神灭无神论、辩证思想和唯物主义的范畴。
从这些史料来看。
鄢懋卿觉得王廷相在这次事件中就算有些个人私心,八成也是被人当了枪使。
须知去年朱厚熜执意退隐,命年仅四岁的太子监国时。
先有太仆寺卿杨最被廷杖打死,百官噤若寒蝉,便只有王廷相一人依旧冒死进谏,陈明利害关系。
可以说朱厚熜最后放弃退隐想法,王廷相功不可没……
而且据史书记载。
历史上郭勋下狱之后,王廷相也没好果子吃。
因为朱厚熜后来下令释放郭勋,而夏言却又假传圣旨扣住不放,千方百计罗织郭勋的罪名,眼前这道奏疏便应该是在那个时候出现。
这就让朱厚熜开始怀疑夏言与王廷相互相勾结,尤其是那些都察院的御史都是受了王廷相的指使攻讦郭勋,因此怀恨在心。
所以在郭勋下狱之后不久。
王廷相也很快就被朱厚熜以“朋比阿党”的罪名革职为民,后虽有大臣疏救,但也无济于事……
如今历史轨迹虽然已经改变,夏言已经不在朝堂。
但王廷相此刻弹劾郭勋,还营造出了如此令朱厚熜为难的局面,想来也是一样不会有好果子吃。
因此鄢懋卿就算真要拉一个人一把。
最想拉的人也是王廷相,而不是郭勋这个便宜义父,他鱼肉百姓,这是罪有应得。
再者说来。
本部堂还没能如愿致仕回乡,你王廷相何德何能,凭什么专美于前?
为了不让自己羡慕嫉妒恨,鄢懋卿必须拉他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