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入道!
在確定这个世界上的其他“超能者”们都开始抱团结社后。宣冲也不再“遮遮掩掩”。
若是“超能力”是自己独一无二的能力,宣冲自然会如同“日漫”角色一样,表现的生人勿进,將自己能力儘量掩藏起来,不过分暴露自己的“优劣”。
可是“超能”是有评级的,且好像还有“竞爭”关係。那么宣冲就不能让自己的能力敝帚自珍,而是好好规划一番,光明正大地“卷”了。
…开放交流,公平竞爭…
“几何是研究空间结构及性质的一门学科!”这是宣冲復盘自己能力后,选择的方向。
宣冲:越难的题目越能把別人甩开。
北都来人走后,宣衝突然被安排了更多假期,可以用来修养身心。
宣冲本人在办公室內,拿著正常的直尺和笔,在草纸上作图规划。那认真程度,就宛如前世在语文课本上画小人。
宣冲不时来到海边,或是卡著时间点,抬起头看著太阳以及星辰。又或是皱著眉头,有时嘴角咧的欢快。
这一切,得从宣冲的能力变更后说起。
五洋祭后,宣冲发现能力更新了,满怀期待的检查;结果发现就是字面意思:从直尺变成作图软体。
当宣冲把所有功能摸透后,宣冲发现了一个问题,作图的確变得容易了,但是作图软体的精度没有提上来。
所以宣冲当即对系统提出了这个问题,能不能更新一下精度?比如说,將精密度从1mm,提升到0.1mm。
然而在宣冲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系统不客气的回答:“这里是考试,需要你自己测算。”
话说要是在上一节课,宣冲刚刚接触这个维度学校系统的时候,面对这句话,会傻了吧唧的反问:“工具精度不够,怎么测?”
然而现在,宣冲已经是一个標准的学生。
宣冲:老师既然说能够测,那就肯定能测。自己想要的答案,是可以藉助老师给的工具来推导。
於是乎,宣冲想到了游標卡尺。宣冲画了一个巨大的圆形,用量角器分割成 ;利用这个小同心圆可以在线条上滚动的模式,做了一个类似游標卡尺的结构,如此这般,就能让精密度提高了。
游標卡尺是能把精度从直尺的1毫米,推进到0.1毫米,但是其读数其实是约等於。
並且宣冲发现,自己这套游標卡尺的精度受限於量角器的刻度,一个1°=60′,而1′宣冲是读不出来的,那么怎么让1′能够读出来呢?
在打造数学“游標卡尺”成功后,宣冲一发不可收拾起来,於是乎自动入门割圆术了。
…数学老师点头…
宣冲为什么追求刻度!最初那一套直尺细致刻度,在正常几百米范围內,定位差距是够用了。
而天文运算是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其实计算弹道拋物线时,落点偏心率也和计算有关)
宣冲这几天看到太阳和月球,以及星辰时,之所以皱眉头,是有原因。
宣冲:“所有计算都会和观测有差距。並且,想要取得精確数值,就不能用民用级別“標尺和时钟”,得自己观测计算。”
一天其实不是完整二十四小时;如果按照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標尺来定量,在类如航空等高精密的领域就会有误差。
这种误差让宣冲以“星光”为参考,定位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外的事物时,会有几十米到上百米的误差。(恆星在天上的位置和时间相关;钟錶时间不对,星光和地面定位就不对)
现在宣冲这个掛,只要测量的足够精確,能做到“八百里开外,一枪爆了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