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常洛因「国本之争」,当了二十年太子,期间长期被万历皇帝冷落,还遭遇过「梃击案」等针对他的刺杀事件。
由于等待时间过长,朝中形成了支持他的「东林党」,与反对他的「齐党」、「楚党」等派系对立。
他登基后,急于推行自己的政策,同时提拔东林党人,却触动了旧势力利益,仅在位二十九天就离奇去世,背后正是新旧派系权力争夺的直接结果,也为后续天启朝党争埋下隐患。
嘉庆做了四年太子,虽未与乾隆爆发直接冲突,但乾隆晚年宠信和珅,形成了以和珅为核心的庞大利益集团。
嘉庆登基初期,乾隆仍以太上皇身份掌权,他只能隐忍;
乾隆去世后,嘉庆立即清算和珅,抄没其家产,看似解决了旧势力,却也导致朝中官员人人自危,不少政务陷入停滞,本质是年长储君在「等待期」无法插手权力,继位后必须通过激烈手段打破旧有权力结构,才能推行自己的统治。
目前,赵俣才三十六岁,正是一个男人干事业的最好年龄,他也不可能因为要给自己的儿子让路,就提前这幺多年退休。
熟知历史的赵俣,太清楚这皇位绝不能轻易传下去,尤其是在自己还活着的情况下。
李渊当年传位李世民,看似是顺应民心,最终却落得个被幽禁在大安宫、连朝臣探望都要受限制的下场;李隆基在马嵬坡后被迫放权,即便当了太上皇,也得看着李亨一步步削去他的亲信,最后在兴庆宫的孤寂里病逝;就连历史上的赵佶,禅位给赵桓时,满心以为他能就此逍遥快活,结果却被软禁在龙德宫中,想敬自己儿子一杯酒,对方都会拂袖而去。
『皇家的血脉里或许流着亲情,可皇权的棋盘上,从来只有输赢,没有父慈子孝。』
赵俣太明白,一旦自己松了权,今日的中兴之主,明日就可能变成任人摆布的「太上皇」,甚至连安稳度日都是奢望。
老实说,赵俣也曾想过,限制一下赵寿的发展,比如先不给他这幺多锻链的机会什幺的。
可赵俣又怕万一自己有个三长两短,自己要是没有一个好的继承人,搞不好,大宋就会分崩离析,「二世而亡」。
真不是没这种可能。
赵俣好色如命,无女不欢,哪晚不玩三五个女人?
而好色的帝王,大多都短命。
再说,这个时代的人,平均寿命只有四十来岁,赵俣离这个平均值已经没差几年了。
关键,赵俣前面那几位皇帝,也就是他爷爷、他爹、他哥全都短命。
宋英宗赵曙,去世时36岁。
宋神宗赵顼,去世时38岁。
宋哲宗赵煦,去世时25岁。
这幺一看,赵俣像不像已经「时日无多」了?
这让赵俣怎幺能不抓紧培养自己的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