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石破天惊

朱由检闻言,眸光一亮!

削其财、破其党、强其干!

效法推恩令!

这与他连日来苦思冥想,最终得出的结论,几乎不谋而合!

毕自严,果然是能臣!

“讲!”皇帝只说了一个字,却充满了力量。

“遵旨!”毕自严定了定神,目光重新落回到自己的小本子上,那上面,一个全新的南方版图已然成型。

“臣以为,可立‘中都行省’,以凤阳府为省会!”

“其辖区,可囊括凤阳府、庐州府、安庆府三地。此三府,皆在江北。其定位,当为‘江淮屏障,龙兴之地’!凤阳府,乃我大明龙兴之所,太祖皇陵所在,地位尊崇。庐州、安庆二府,民风淳朴彪悍,乃江北抵御流寇南下之绝对要冲。

将此三地单独设省,以凤阳为省会,既有尊崇祖陵、昭示正统之意,又能使此新省专心于江淮防务与粮食生产,成为南京在北面的第一道战略缓冲区,使其不再为江南繁华所累。其名,以‘中都’为号,既有历史传承,又凸显了其政治地位的特殊性,名正而言顺!”

皇帝一边听,一边也拿起了御案上的炭笔,在自己的记事本上,将“中都行省”与毕自严所言的辖区、定位,一一记下。

“其二,”毕自严的声音愈发沉稳,“可立‘江南行省’,以苏州府为省会!”

“其辖区,当囊括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镇江府。此四府,乃整个大明财税精华所在!丝绸、布、海贸、百工技艺,无不冠绝天下。

此新省之定位,便是‘天下财源,工商核心’!以苏州为省会,朝廷便可派驻最得力之重臣,设立行省衙门,直接管理商税、关税、海税,将这天下第一的‘钱袋子’,牢牢攥在我皇手中!

更要紧的是,将东林党、复社之发源地,尽数圈于一省之内,便于朝廷监管,防止其党羽势力向外蔓延渗透。其名,以‘江南’为号,盖因此二字,自古便是富庶之代名词,直指其核心经济地位,天下人一望便知其意!”

“其三,”毕自严翻过一页纸,“可立‘江淮行省’,以扬州府为省会!”

“其辖区,可包括扬州府、淮安府,再将原属南直隶、现为散州的徐州划入。此地之定位,应为‘漕运枢纽,盐业命脉’!扬州与淮安,是大运河与两淮盐场的中心所在。

将其单独设省,并以陛下此次巡幸驻跸过的扬州为省会,其意再明确不过——就是要将漕运与盐政这两大国家经济命脉,从那错综复杂的江南士绅网络中,彻底剥离出来,由朝廷垂直管理!

漕运总督府与两淮巡盐御史衙门,可与行省衙门协同办公,一地三衙,既可专司其职,又可互为监督,再难容宵小之辈上下其手。其名,以‘江淮’为号,清晰地界定了其地理范围与核心功能,便是掌控江淮之间的漕与盐!”

说到这里,毕自严已经将原南直隶的大部分地区,划分得清清楚楚。

但所有人都知道,最关键的,也是最敏感的部分还未到来——应天府,南京城,该当如何?

毕自严深吸一口气,说出了他整个方案中,最为大胆的一环。

“最后,亦是最要紧的一环——改‘应天府’为‘南京’,设为大明‘行在’,或称‘留都’,自此,南京不再作为任何行省的治所!”

“其辖区,可缩减为南京城及其近畿州县,再将太平府、宁国府、池州府、徽州府,这四府之地划入管辖。其定位,当为‘京畿重地,帝王之州’!

南京,自此不再是南直隶的省会,而是与北京顺天府同级的‘京师’!其行政体系亦当效仿顺天府,设‘南京府尹’一职,官阶高授,可至正三品,高于寻常知府,不归任何行省节制,直接对陛下负责!”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