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该说的,城门上的鲜血与尸体都已经

第 该说的,城门上的鲜血与尸体.都已经说了

当京营铁骑的玄黑旗帜出现在扬州城墙之上的那一刻,这座城市便死了。

这曾是“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人间天堂,是无数文人骚客魂牵梦绕的温柔富贵乡。

此刻,它却变成了一座静默的陵墓。

往日里画舫如织、笙歌彻夜的瘦西湖,湖面上空空荡荡。

那“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风流胜景,如今只余下空寂的石桥,桥上桥下空无一人,静得能听见风吹过桥洞的呜咽。

城内,长街之上,行人绝迹;坊市之中,商铺尽闭。

昔日摩肩接踵的繁华,被冰冷而整齐的秩序所取代。

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身着铁甲,手持长戟的士卒如同一尊尊没有感情的石雕,散布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风中再没有了脂粉的香气与酒楼的菜香,只有两种声音——代表着皇权威严的龙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之声,以及士卒行走之时甲胄与兵器相互碰撞发出的“咔嚓”声。

在那些门窗之后,在那些平日里被精心打理的庭院深处,在那些昏暗的,不敢点灯的房间里,藏着一双双眼睛。

惊恐、猜忌、迷惑、绝望……无数复杂的情绪在这些瞳孔中交织。

他们如同躲在巢穴中听着外面猛虎过境的兔子,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一处临街的宅院,二楼的窗户被推开了一道细微的缝隙。

一个约莫五六岁的孩童踮着脚,正好奇地想将窗户推得更大一些,好看清街上那些威武的“铁甲人”。

就在他胖乎乎的小手即将碰到窗扇的瞬间,一只颤抖的手从黑暗中猛地伸出,死死捂住了他的嘴巴!

另一只手揽住他的腰,将他惊恐的呜咽声与小小的身体一同拖回了那无边的黑暗之中。

“别看!想死吗你个小祖宗!”一位老妇人压抑着哭腔的低吼,在黑暗中响起。

皇帝的威严已不再是那高悬于庙堂之上的虚渺牌匾,亦不再是乡间说书人口中那虚无缥缈的“真龙天子”。

它已经化作了具体的可感可触的恐惧,如水银泻地渗入了扬州城的每一个毛孔,让此间每一个人的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这恐惧的源头,这所有目光最终汇聚的焦点在扬州城的正南门——安江门。

曾经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城门此刻不再是交通枢纽。

它变成了一座血淋淋的刑台。

城门楼之上,一百一十三具尸体被高高悬挂。

不是毫无章法的一排排悬挂。

从高空俯瞰,这更像是一幅经过精心布置,用尸体绘制而成的“权力关系图”。

图谱的中心,是那个曾经在江南跺跺脚便能引得官场震动的一代盐枭,汪宗海。

他的尸身被挂在最高最显眼的位置,虽然已经僵硬,但那双死不瞑目的眼睛依旧圆瞪着。

以他为圆心,其余一百一十二具尸体严格按照锦衣卫呈报的罪恶档案,以罪孽之深浅为准绳,呈一个巨大的扇形依次排列开来。

罪大恶极者离汪宗海越近,所挂位置越高;罪责稍轻者则渐次向外、向下延伸,直至城楼的两翼。

尸体未经任何体面的处理。

许多人的身上还穿着死前赴宴时所着的绫罗绸缎、名贵裘皮。

然而此刻,这些华美的服饰早已被干涸的血污与一路拖行的尘土浸染得看不出本来的颜色。

紫黑色的血块凝固在华服之上,与那些精美的苏绣纹样混杂在一起,构成了诡异而恐怖的视觉反差。

数十支弩箭,依旧插在他们的身体上,那些碗口大的创口狰狞外翻。

因长时间的悬挂,他们的肢体呈现出各种扭曲而怪异的姿态,仿佛一群在地狱中备受煎熬的恶鬼。

……

当日头升至中天,皇权终于正式降临在这座死城之上。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