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保存的贼好,崭崭如新。
但不用怀疑:后人仿的。
大致应该是嘉道时期创作,所以估价不高: 。
还有一幅左宗棠的行书七言联,估价稍高点,十一万。
还有一幅纪晓岚的行书七言联,估价和上一幅持平,同样十一万。
再之后,又是一幅李鸿章的楷书八言联,稍低点:估价八万。
还有曾国藩的一幅寿字帖,估价才三万。
扪心而论,如果是真迹,不论是左太保,还是李中堂的作品,或是曾总督,更或是纪学士,怎么也得翻个三四倍。
所以,看看就好。
再往下,显亲王(爱新觉罗·富绶,皇太极之孙,豪格之子,清代第一代显亲王)草书七言诗,成亲王(爱新觉罗·永瑆,乾隆第十一了)的行书七言诗,以及在康熙五五大寿时,恒亲王胤祺(康熙第五子)敬献的《万寿无疆赋》。
像这样的皇室子弟作品,比比皆是,估价都不高:从几万到十几万。
名家的也不少:恽寿平(清初六大家(含清四王)之一,明末清初著名鸟画家)的《富贵满堂》(牡丹)、翁同龢的《三秋桂子》、赵之谦(清末书法家,与吴昌硕、任伯年齐名)的魏体八言联、黄易(清中时期著名画家,篆刻家)的山水图册。
这几件估价稍高点,大致都在三十到六十万之间,关键的是,全是真迹。
严格来说, ,以后均会有不同幅度上涨。
像恽寿平的这幅牡丹图,结构工整,设色艳丽,用笔含蓄,却又明丽简洁。不但是其最为擅长的鸟图,还是其中晚年成熟之作。
看价格,估价才三十万到四十万,最多两年,就能涨一番。如果多放几年,到 。
放在现在,也就值三四十万,如果买的话,谈不上捡漏,顶多算是投资。
但五年翻个七八倍,这利润已经相当可观了。虽然比不上搞研究项目、修复古瓷器来钱快,但对投资房地产、能源行业,这就是暴利……
转念间,林思成又看了一遍,确认无误才直起腰:“老师,赵师兄,这副牡丹图挺不错,要不要记一下,到时候试着拍一拍?”
王齐志不怎么懂画,直接就问:“能赚多少?”
林思成直接了当:“差不多两到三年,能翻一倍!”
“三年赚三十万?”王齐志撇了撇嘴:“还没学校给实验室的奖金多?”
林思成被噎了一下,哑口无言。
因为铜起源和bta,两个项目学校总共奖励了五十万。王齐志做主:留十万当预备金,给朱开平和组员分了十万,剩下的三十万全给了林思成。
问题是,学校不可能年年都会给这么多奖金。
当然,如果换个角度:一年才赚十万,王齐志确实有点看不上眼。
再看赵修能,左顾右盼,不以为然,看来是也没看上眼。
林思成一指赵大:“伯恒,你记,没钱问我借!”
“好嘞师父!”赵大老老实实的记在了本子上。
又往前,看到一幅蒋廷锡(清代著名画家,康熙、雍正时重臣,时称左玉(张延玉)右锡)的《芙蓉鸳鸯图》,估价才六万到八万。
最多五年,这幅画至少翻二十倍。
林思成指了指:“仲安,你记!”
“好的师父!”
赵二也拿出笔,老老实实记在小本子上。
又往前走,到了立柜边,林思成顿了一下。
清四王?
一幅王原祁的《仿黄鹤山樵山水》,两幅王翚作品:《水村图》,《吴山积雪图》。
这几幅都是真迹,而且都是大篇幅,所以估价不低,三幅都是两百五十万到三百五十万。
放到现在,前两幅的价格大差不差。印象中,大致三四年后,差不多能翻一番。
最后一幅,估计能涨的更高。
先看画:构图严谨,远山近陂,配轩得宜,水墨设色自然浑成,一股苍茫浑厚的气机跃然纸上。
只看构图与笔意,就能断定是晚年成熟之作。不论是品相,还是意境,都比前两幅要高上不少。如果让林思成估个价,至少在四百万以上。
这是其一,其二是下面的款和跋:
上款一,作者管棆,清初著名诗人,未入仕时,与王式丹(康熙四十二年状元)、宫鸿历(熙四十五年殿试二甲十八名)、蒋廷锡共称“江左四才子”,雍正时官至刑部郎中。
上款二,陈豪,晚清名士,工诗文书法,擅绘山水,时人评其继奚冈、黄易之后为浙江画家之首。从同治到光绪,在鄂为官二十载,一直当的是县令。
上款三,徐宗浩,近现代著名书画家、收藏家。 。曾任东方绘画协会顾问、bj古物陈列所顾问、中国书法研究社副主席。
曾与齐白石、于非闇、汪慎生、胡佩珩、溥毅斋、溥雪斋、关松房共同创作《普天同庆》绘画一轴,赠毛主席。
上款四:诸可权,官湖北知县,工山水兼及卉。
上款五:吴熙曾,中国近现代著名山水画家,作品挂在大会堂。曾任京城画院副院长、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同叶也是启功先生的绘画导师。
上款六:张伯驹,搞收藏的都知道:民国时期最大的收藏家,同时也是最大的文物贩子。当然,也保护了不少文物。
上款七:潘素,张伯驹夫人。
上款八:陶心如,江苏武进人。民国著名女画师,潘素的绘画老师。
上款九:惠同孝,中国近现代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京城画院院长。
这些是留了款,并盖了印的,还有只留印没题款的:高培兰,晚清官员。
秦仲文,现代画家。历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京华美术学院、北平艺专教授,解放后任bj画院画师及院委。着有《中国绘画学史》。
蔡世松,嘉庆十六年进士,授编修,道光十三年由凤庐道升安徽按察使,道光十五年改顺天府尹,后任太仆寺少卿。
林林总总十二位:有清早,有清中,也有清晚,更包括民国、现代。既有书画家,又有官员,更不乏收藏家,鉴定家。而每一位,都非乏乏无名之辈。
什么叫递藏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