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大郎教弟

第 大郎教弟

赵怀安扭过头看了一眼后面乱糟糟,脸色如常,又转回来,和眼前的两个人说话。

这两人的衣著很显眼,因为他们是人群中唯二没有带著头,而是戴著进贤冠的。

二人一个长,一个年纪与赵大仿若,是父子。

此刻赵怀安看著眼前的老儒生,鬚髮半白,身形清瘦,虽然衣衫洗得发白,但浆洗得笔挺,身上有股挥之不去的书卷气。

越看此人,赵怀安越对他有几分印象。

他想起来了,自己七八岁的时候,老爹托关係將自己送到了乡里开蒙,当时此人就是他的开蒙老师,姓陆,乡里都呼他陆夫子。

不得不说,这孙真是个会搞活的玲瓏人。

不知从哪里打探到了这份早已疏远的关係,硬是把老夫子从乡垫里请到了县界这边相迎现在能让赵怀安还有印象的,无不都是他记忆中非常重要的人。

忽然,他脑海里就浮现了一个画面。

於是尘封的记忆像是被拂去了灰尘的旧书页,一幕幕翻开。

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闷热的私垫里,七八岁的自己正坐立不安,心里只想著去河里摸鱼。

陆夫子戒尺打了好几下自己的手心,自己却梗著脖子,就是不肯好好背那《论语》。

夫子没有气急败坏,反而是嘆了口气,收起了戒尺,走到自己面前,摸著自己的头,用一种很认真的语气说:

“你这孩子,性子烈,坐不住。但你脑子活,有股不服输的劲。可刚烈易折,所以更要在小的时候磨静功,如此將来必有大出息。”

后来,自己终究是耐不住性子,逃了学,和村里的半大孺子一起和回乡的老军学武,父亲怎么打骂都没用。

他还记得,一个下著雨的傍晚,陆夫子打著一把油纸伞,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到他家。

要知道他们村在杏岭上,这大雨进山可想而知有多危险。

在晓得自己在不读书后,他没有斥责自己,而是对他父亲深深作了一揖,恳切地说道:

“赵村正,大郎这孩子,是个能读书的好苗子,莫要耽误了。让他回学堂吧,束修——-老朽不要了!”

父亲当时只是嘆著气,摇著头,说他也管不住赵怀安这个孩子,现在只愿意弄刀枪棍棒。

最后陆夫子嘆气地走了,连老爹挽留吃一顿酒都没留下,再一次顶著那油纸伞消失在雨幕中。

那是赵怀安第一次有家人以外的人关心他,而那副消失在雨幕的背影一直留在了赵怀安的脑海里,此刻从深处浮现出来。

看著已经瘦得不行的陆老夫子,赵怀安情不自禁,对他下拜:

“学生赵怀安,拜见夫子。”

在眾人惊愣的目光中,身著赭黄节度使袍服的赵怀安,对著眼前一个乡野的老儒生,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標准的弟子礼,一揖到底。

这一拜,拜的是当年的开蒙之恩,拜的是那份不曾被自己珍惜的淳淳教诲。

陆夫子浑身一颤,浑浊的老眼中瞬间涌上了泪水。

他做梦也没想到,当年那个他试图挽留的学生,如今已是云端之上的人物,更想不到,已为藩镇节度使的赵怀安还记得他这个乡野村夫,还肯当眾对自己行此大礼。

他连忙上前,想要扶起赵怀安,嘴唇哆著,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使使不得节帅,使不得啊!老朽老朽何德何能—”

“使得。”

赵怀安直起身,握住老师冰凉而乾瘦的手,真诚地说道: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赵大当年顽劣,负了夫子的期望,心中有愧。今日得见夫子身体康健,实乃赵大之幸。”

他没有鬆手,隨即又看向老师身旁那个同样戴著进贤冠、神情拘谨又带著一丝期盼的年轻人,笑道:

“这位,想必就是师兄了吧?”

“不敢,不敢!”

那年轻人连忙行礼,谦卑道:

“学生陆崇康,见过节帅。节帅乃一藩之首,学生如何敢以兄自居,折煞学生了。”

此时,陆夫子也缓过神来了。

此辈读书人,尤其是乡野老儒生,对於朝廷当官的敬畏是非常深的,所以即便赵怀安此刻表现得尊师重道,他还是不敢有一丝逾越的意思。

他只是拉著自己儿子,嘆了一口气,艰涩道:

“节帅,这是犬子,也跟著我读了几本经。如今在乡里开了个私塾餬口。只是———唉,这乡野之地,终究是池浅水窄,没办法维持生计。”

说到这里,陆夫子非常纠结,最后还是嘆了一口气,恳求道:

“节帅,老朽老朽今日厚著脸皮来见节帅,是有一事相求。”

陆夫子说这话的时候,一直落在赵怀安旁边的孙已经非常紧张了,他深怕这老儒生不识场合,说了一个让节帅没办法答应的事情。

那时候,陆老夫子不会出事,他这个多事的,可就要倒霉了。

此刻一想到原先的好事要变坏事,孙就对陆夫子哀怨,这有什么困难可以和他说啊,如果只是给你儿子弄份工作,那还不是简简单单?

至於要当著节帅的面说这个事吗?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