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归家祭

进城的都是河东、凤翔『、博野这些诸藩军,反正这些人劫掠的財富都要输给高,他完全没必要亲自动手。

而这也因此保存了他的实力,在隨他撤回成都的不到两万残兵中,其中一万都是高的本部。

他最精锐的营头都没有在逃亡中损失太多。

实际上,高能如此快速地东山再起,除了他和田令孜的私人关係,最重要的还是高自己还有实力,不然真要是一个光杆,田令孜也不会还和高那么有说有笑了。

同样的,因为高本身的实力,再加上淮南那边也有四万左右的州兵、牙兵,他一旦上任,立即就能稳住东南的局势,而且还是那个最强的。

所以赵怀安即便已经和高算是平起平坐了,但对於高,还是要搞好关係。

往后啊,他和高打交道的地方多著呢。

说著这事,赵怀安还补充了一句:

“另外我给你一个名单,那些都是老高魔下和我关係不错的,到时候准备一份礼单,给这些人送过去,关係还是要维繫的。”

说到这个,赵怀安有点迟疑了下,扭头对后头的赵六,说道:

“老六,后面这个事你亲自去办,尤其是我鲜于义兄,你问问他,愿不愿意来我这,在老高魔下有什么乾的。”

原来这一次隨高南下淮南就藩的旧部中,赫然就是鲜于岳的成都突將。

在歷史上,这个时间点,这支成都地方招募组织起来的精锐部队应该被高给屠杀了。

但现在,因为高在南詔大败后,他的威信和实力都受到损失的情况下,他决定兼併这支部队。

歷史上,高之所以要屠杀这支部队,只是因为要给田令孜的兄长拔刺,但现在他把这支部队带到淮南去,也完成了同样的效果。

而成都突將原先的老领导和招募者杨庆復战死后,他们实际上也处在一个青黄不接的状態,在成都也颇受排挤,能跟著高去富裕的淮南,未尝不是一个好选择。

赵六虽然和高不对付,但和鲜于岳他们的关係还是非常好的,所以將这事应了下来。

不过赵六倒是想得仔细,他问道:

“大郎,咱们这样去给高的手下送礼,会不会太明目张胆了?至少得有个由头吧。”

赵怀安想了想,点头,对赵六道:

“行,这事先放放,等高的船队到了寿州后,咱们去寿州给他们接一下风,到时候再续关係也不突兀。”

赵六点头,諂媚了句“高!”。

不过旁边的张龟年在听到这句话后,扫了一下左右,然后小声问赵怀安:

“主公,你是打算將治所迁移到寿州吗?”

赵怀安愣了一下,他只是说了句在寿州给高接风,没想到老张竟然问起了这个,保义军从州一级升格为藩镇后,紧隨其中的问题就是,该將治所设置在哪个地方。

这个问题牵涉著很多人的利益,所以实际上自赵怀安回来后,就有人旁敲侧击过。

只是没想到老张会在这个时候直接问起来,这说明老张已经觉得这事得快速解决,不然拖得久了反而成了问题。

於是赵怀安沉吟了下,反问道:

“老张,依你看,咱们这治所设置哪里好。”

张龟年自不是无的放矢,他对这个问题有过系统思考,所以毫不犹豫,开头第一句就是:

“藩镇之治必要兼顾控驭三州、支撑军需、稳固统治三点。下吏不才,且为主公谈一下光、寿、庐三州之优劣。”

作为一个成熟的幕僚佐吏,张龟年自不会直接说出他的想法,而是將分析的过程全盘托出,让主公自己做这个决定。

赵怀安晓得张龟年素来的风格,点点头,便让他说来。

而那边,如袁袭等幕僚也竖著耳朵,不自觉地向这边靠拢了一些,毕竟这事和他们利害相关。

这边张龟年最先说的就是他们保义军的老底子,光州,他说道:

“主公,光州,是我等的基业之所。若论稳固,三州之中,无出其右者。”

“光州的百姓,多受主公活命之恩。乡绅豪强,早已望风景从。军中將士,大半是光州子弟。

可以说,主公在光州,早已是政令、军令、民心合一。这便是我等最大的『人和”。”

“如今天下板荡,草军兵峰又首当其衝,若將治所定於光州,可免去诸多內耗,征粮募兵,只需主公一言,便可畅行无阻,这是寿、庐二州断然无法比擬的。”

赵怀安点头,示意张龟年继续说。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