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天才,天才啊!【七千字,二合一!

李悠南并没有注意到其他人的心理活动,点了点头说:“具体的参数,罗师傅,您就别提供给我了。因为真正开始修复那件珍品的时候,可没有办法获得那些参数,所以,就以实战为目标导向吧!”

……

事实上,补胎的这道难题,最重要的一个工序是参数测量和分析。

但李悠南凭借着系统带给他的判断力,脑袋里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区间,虽然说达不到 100%的毫无误差,但也几乎是一个非常笃定的事情了。

这种感觉非常玄妙,很难用科学的方式叙述出来,毕竟系统本来就是很不科学的一个东西。

之所以他非常笃定地表示自己能够在半天时间内搞定这道难题,就是因为最重要的参数测量与分析,其他人来做至少需要两天时间,而他只需要反向验证一下自己的数值准不准确罢了。

经常做数学题的人都知道,当一道题你知道了答案,要反向验证答案的正确性就很简单了,你甚至不需要反推过程,只需要用其他方式验算便可以。

李悠南用实验室的器材测算出了陶瓷胎体的密度,随后,接下来的步骤应当是胎体的设计,要做一张完整的加工图纸,而李悠南依旧打算省略这个步骤。

古人有胸有成竹,他现在的状态大概是胸有轴心。

接下来才是比较耗费时间的塑形、制作轴心。

当其他人都注意到李悠南跳过了图纸设计的步骤,不由得面面相觑起来。

然而李悠南已经开始动手,其他人虽然满心诧异,却也没有多说什么。

当李悠南开始上手制作轴心的时候,也深深地吸了口气。

接下来的工作对于精度的要求极高,李悠南完全是凭着感觉去做的。

感觉这东西非常玄妙,有时候甚至是可以超越计算的东西。

当李悠南开始制作胎体的时候,在场的不少瓷器师傅纷纷露出了惊诧的表情。

李悠南没有用模具,而是纯手工塑形,并且将胎体缺失的部位进行了补胚,整个过程非常流畅精准。

师傅一上手就知有没有,直到这一步,他们才意识到李悠南为什么那么自信——

他的手太稳了!

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稳的一双手!

得益于李悠南之前获得的好几个技能的加成,他的那些手工类的技能,每一个都从不同程度上强化了手部的稳定性。

他现在的手精准、稳定到什么程度呢?

如果,现在世界上有一种手术,必须要是手最稳定的外科医生才能做……李悠南的手都没有办法做这个手术,那么全世界将没有任何一个外科医生能够做得下来这种手术。

李悠南也很清楚自己的优势,整个过程其实并没有耗费太多时间。

有一点误区是,修补文物在制作胎体的时候,并不一定会将残缺的部分完全用文物原本的材质来做。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修补文物并非是将一个缺少手指的人用他自己的血肉塑造一根手指,而是用假肢、高分子纳米材料做一个全新的手指,但是在外形上与他的手指一模一样,让人看不出破绽。

所以,李悠南选用的这些材料并不需要像传统的瓷器那样经过那么长时间的处理。

没有任何测量,仅仅凭着眼睛和手,李悠南便已经完成了手工塑形和胎体补配。

接下来是最耗费时间的,那就是烧制处理,这也是最考验经验的一步。

因为万一控制不好温度,很容易造成开裂或者变形,并且如果之前对于收缩率的测算不够精准的话,很容易造成精度缺失的问题,组装的那一步就黄了……前功尽弃。

李悠南控制着窑炉的温度,此时的他也变得十分认真起来,依旧是没有去关注仪表上显示的那些数字,只是用肉眼观察着窑炉内的火焰和陶坯的状态。

他依旧依靠着感觉行事。

看到这一幕,所有人都紧张起来,大气不敢出。

终于,在经历了好几次升温、降温、回炉的过程之后,李悠南抹了抹额头的一丢丢汗水,微微一笑说:“好了,现在只需要等它自然降温就行了。”

而此时大家才看了看时间,竟然已经到了下午,而他们连中午饭都没有吃。

但这种时候,谁还有心情吃饭啊?

在等待陶坯冷却的时间,院长带着所有围观的专家师傅们去食堂就餐。

罗师傅凑到李悠南旁边,迟疑了良久,还是忍不住开口问道:“小李啊,你刚才在烧制的时候……完全是靠感觉的嘛?”

李悠南点了点头:“是的。我也很难说清楚那种感觉,反正就像是冥冥之中好像有一个声音告诉我,你要控制火候了,你要升温了,你要降温了,你需要转动胚体了……”

罗师傅表情有些复杂。

如果李悠南最终烧制出来的轴心与胎体真的达到了标准的话……

毫无疑问,将刷新他对于制瓷工艺水平的理解以及人能够达到的极限!

在前面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都在思考着如何用机械的进步来解决修复的问题,逐渐开始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而李悠南的出现,让罗师傅开始怀疑自己一直坚持的东西到底对不对。

终于,在等了很长一段时间以后,胎体终于冷却到了合适的温度,接下来便是最重要的组装与调试步骤了。

在所有人的注视之下,李悠南将烧制完成后的轴心与胎体拿在手中,缓缓嵌入胎体的接口。

轴心动态转动毫无卡顿、晃动,甚至不需要再进一步进行细微的打磨。

成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