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真是……成了!
每个人都意识到,眼前的这个年轻人真的没有吹牛,他真的以一种难以理解的技艺完成了这道难题。
妈的,这个年轻人……真的连一天时间都没有用到就完成了?
此时已经是深夜了,但是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兴奋,甚至可以说是激动。
困扰了他们很长时间的修复难题,难道说真的要被这个年轻人给解开了?
院长走到完成补胚的仿件边上,推了推眼镜,认真地端详,终于露出一种难以置信的表情,望着李悠南。
他的脑子里在那一瞬间转过了许多思绪,这些情绪中最重的一种是疑惑——他不到 !
他到底是怎么掌握这种惊人的技艺的?
院长没忍住,直接开口问道:“你烧过多少件瓷器?”
李悠南只是含糊地说:“没有多少件,不过知道了原理,我觉得都差不多。”
“天才,天才啊!”
院长深深地叹了口气,除了天才,他找不到其他的理由。
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有可以称之为天才的人物。
别人需要费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掌握的东西,对于天才来说,当他了解以后,便是巅峰。
这种事情在其他领域见怪不怪,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在这种传统手工技艺的领域,大家还是更坚信漫长岁月积累的经验是比所谓的天赋更重要的东西。
而李悠南的出现,彻底让他们坚信了很多年的东西碎了一地。
然而,相比于这种世界观碎掉的遗憾,更多的则是激动。
李悠南已经展示出了补胎的精湛技艺以及画面补绘的技艺,那么,哪怕他在雕刻的手艺上稍逊一点,或许都有可能完成修复。
接下来的考题是镂空雕刻。
同样是一件外屏局部镂空崩损的仿转心瓶半成品,需要补雕纹路与原纹路的衔接误差不超过 0. ,并且没有办法依赖机械工具,完全考验手工精度与老工艺风格的复刻能力。
事实上,在修复这件顶级的国宝时,最难的就是镂空雕刻这个步骤。
相比于另外两个步骤还能用到一些现代科技的帮助,这个工艺就完全靠修复师的双手了。
但由于刚才李悠南展示出的那双手的稳定性,又联想到他在《荒野独居》中展示过的雕刻手艺,所有人都开始变得期待起来。
至少,李悠南已经证明了他的能力。
李悠南拿着这件半成品,说:“给我一晚上的时间吧,我明天就可以把东西拿过来。”
这一次,哪怕每个人的心头再震惊,也不愿意像没见过世面一般表现出来了。
徐师傅的嘴角还是忍不住抽动了一下。
因为理论上来说,这么复杂的细节把控,让他来弄的话至少需要四到六天时间,其中光是设计和规划雕刻方案就要两天。
徐师傅咳嗽了两声说:“没事,不需要那么着急。”
李悠南却是不在意地说:“这个东西我可以带回去吧?”
院长帮徐师傅回答道:“可以,你需要什么工具,就从这里一并拿回去吧。今天也有些晚了,等你雕好了,直接联系我就行了。”
一边说着,院长将自己的联系电话也交给了李悠南。
今天的任务便算是到此为止了。
说实话,由于每个人都很投入,所以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但不知不觉中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白天,强度可以说是非常高了。
李悠南自然无所谓,他的身体和精力都远超这些老头子和中年大叔。
但反观其他人,不少人轻轻捶打着腰,看起来的确非常疲惫。
不过尽管如此,大家的精神是非常亢奋的。
在这里,没有对李悠南技艺的嫉妒,只有对即将能够见证国宝修复的开心。
达者为先不少人已经开始称呼李悠南为老师了。
临走的时候,院长大有深意地对李悠南说:“小李啊,如果你真能修复那件转心瓶,你就在国际上出名了,我想会有不少国外的博物馆邀请你过去的。”
李悠南一脸疑惑地说:“国外的博物馆?”
但很快他便意识到了什么,微微叹了口气。
两句话下来,院长和李悠南都陷入了沉默。
院长笑了笑,摇摇头说:“不着急那么快做决定,你今天也挺累的,回去好好休息一下吧。”
李悠南点了点头。
李悠南回到酒店,便开始了雕刻工作,一直忙碌到第二天四五点钟的样子才收工,补了一个觉便已日上三竿。
当他带着成品回到故宫,将东西交给院长时,院长此时已经平静了许多。
没有过多的废话,院长缓缓站起身来:“走,带你去看看那件残破的国宝吧!”
(ps:还有三千字,明天早上发,还没有写完呢。正在加紧赶工之中!)
(本章完)